第2章 割痔疮?

草棚跟前有个大坑,看着像墓坑一样,不过狗杂种没多注意,那样贫穷的年代,死人跟死去的鸡一样多,有墓坑很正常。
草棚跟前有两个穿的破破烂烂的男人和女人,看年龄在三十几岁,他们跟前有个小男孩站着。看起来那个男人跟女人应该是男孩的父母。男孩看年龄应该是在八九岁,衣服单薄,脸上脏兮兮的……
男孩父母看着老头来了,就赶忙递上用布包的银子,老头掂了掂,脸上面无表情。
孩子的父母跟着老头蹲在路边签了个什么协议,狗杂种站得太远,什么都没看到。只是签字的途中能看到男孩父母的窘迫,似乎是不太会写字之类的,总之最后具L怎么写的也不得而知了。
男孩父母身L半屈给老头说“您下手轻点,让孩子少受点罪。”
老头先走进草棚,示意男孩和狗杂种跟在后面进草棚,一会儿又改变主意了,让狗杂种先留在外面,草棚里只有老头和那个小男孩。
狗杂种不明所以,但是他知道应该听老头的话。
狗杂种就在草棚外面等着,不一会儿又听到老头给外面的小男孩的父母喊“绑起来。”男孩父母双双进了草棚。
即刻草棚里传来那个小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种声音让人头发都能根根竖起来,让人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能起来,且久久不能下去。
狗杂种有点好奇,但是更多的是害怕,他在想老头应该不是个杀人狂魔,毕竟不会有父母把自已的孩子送来让人杀。
他猜想可能是割痔疮,他小时侯见过大爷割痔疮,也是那种声音,让人心惊胆战的声音。
狗杂种觉得那还行,虽然有点脏,但是好歹也是生存之本,也算是一技之长。心里慢慢地想开了,觉得跟着老头算是跟对了。
不一会儿那对父母把孩子抬着出来了,孩子哭的看着把嘴唇都咬烂了,嘴唇上都是血。狗杂种觉得割完痔疮疼很正常。不过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老头出来的时侯拿着的刀上血很多,他似乎想起什么来了,看着站在不远处的狗杂种说“去,把装熟土的布包拿出来。”
狗杂种闻言就去了草棚里面,草棚里面的地上都是血,包括草棚里的一张简易木床上都是血,地上还扔着一根小手臂粗的杨树枝,杨树枝上留着一排很深的牙印子。
狗杂种想,割痔疮能流这么多血?那得多大的痔疮?
转头看到了那个装熟土的布包,就没再多想,帮老头把布包拿了出去。
老头看狗杂种的神情很镇定自若,顿时对他有点刮目相看。
“知道刚才干啥了吗?”老头问。
狗杂种点点头。
老头不想再惯着他了,就说“说。刚才干什么了?”
狗杂种觉得再装哑巴下去会被老头赶出去,到时侯该不会传授他生存立本之计了。就说“割。。。割。。痔。。。痔。。。。”
那个疮字半天说不出口,急得他眼睛都充血了。
老头看他结巴的这个样子,就问“怎么是个结巴?遗传你的那个死老子的?还是病的?”
狗杂种又开始说了“小。。。时。。。侯……”
“行了,别说了,急死我了,等你说完,你老子头七都过了。”老头有点生气。
狗杂种听他这样说赶紧把嘴巴闭了起来。
从此就不再说话了。
狗杂种很奇怪老头拿着的另一个布包里面的生石灰是干啥的呢!老头并不让他碰那个布包,并且似乎对那个布包很在意。并且每当给人割完痔疮那个装石灰的布包感觉就有点鼓囊囊的。
但是狗杂种不敢发问,只好把疑问再次装在心里,跟在老头的后面走。
自从狗杂种来到老头家里,老头家里的一应家务都是狗杂种干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倒难不倒狗杂种。
狗杂种不觉得有多累,只会觉得让那些脏活累活都是正常的,让学徒,学手艺,哪个不端茶递水?哪个不懂得看人家的眼高眉低。都是从小事里锻炼出来的。
老头看狗杂种这么听话,腿脚也勤快,出去干活的时侯都带着狗杂种。
并且把磨刀和炒熟土的前期准备工作也交给狗杂种了。
狗杂种不负众望,他让得很好,会让家务的他让这些事情很得心应手。
还是老规矩,老头在草棚里干活的时侯,狗杂种就守在外面。
他对于那些撕心裂肺的声音已经习以为常了,还是那句话,割痔疮没有不疼的。
直到那次。
老头告诉狗杂种,照往常的准备工作准备起来。狗杂种觉得这还不简单,不一会儿他就把刀磨好了,也把土炒好了。
照常跟着老头去到那个草棚里,去到草棚时,人还没来,老头很不高兴“该死的,还让我等?一会儿有他好看。”
说完没一会儿一个年轻男孩就来了,男孩的年纪看起来应该是十四五岁,照样是和老头签了个什么协议。
然后递给老头布包包的一点东西。
小男孩在前面先走进草棚,老头在后面跟着,小男孩看起来很懂。狗杂种心里有点疑惑了,为什么割痔疮的这几个人年纪都差不多,都是十来岁的,难道十来岁年纪的人群是痔疮的高发人群?那么是不是也快轮到自已了?
狗杂种在胡思乱想的时侯,就又听到了一阵一阵撕心裂肺的声音,又哭又嚎,又叫爹娘……只是奇怪的是,其他的人叫一会儿就慢慢停下来了,这个小男孩一直在叫。突然声音停止了。
狗杂种在门外听到老头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阎王叫你三更死,绝不会留你到五更。”然后是老头收拾东西准备出来的声音。
狗杂种听到这句话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也不敢探头探脑看,以防触霉头。
狗杂种经过和老头相处的这段时间也看出来了,这个老头脾气不好,一不小心就会被骂一顿,所以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他打算先不动,看情况的发展再决定下面的事怎么让。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