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病

五六岁的某一天,添添拿着拨浪鼓在三姨家玩儿的正高兴。
三姨家的大哥哥一把就把拨浪鼓夺了过来,嚣张挑衅的不还给添添,“不给你,不给你,你能怎么办!略略略~”
添添看着被夺走的玩具,抢也抢不过来,去找三姨告状也被挡住了去路,母亲更是在外边洗衣服没听见屋里两个小孩抢玩具的吵闹。
添添看着高大健壮的哥哥仗着自已个头高,欺负自已,气血上头,“我......我......”一句话没说出来,一头栽倒了。直挺挺的往后倒了过去。
这可吓坏了三姨家的大哥哥,本想逗逗小姨家的妹妹,没想到这么不禁逗呢。吓得他赶紧跑出去喊大人去了。
一大家子人被他喊到了屋里,也不知道是谁,抱着我又拍背又掐人中,给掐醒了。
虽然醒过来了,可是我还没忘了自已受的委屈,嘴里断断续续的说,“哥哥,抢,抢我玩具,不给我。我就,我就气的脑袋发黑了。”
三姨一听是这么回事儿,原来是自已家的儿子闯的祸,照着我哥哥的屁股就来了一顿胖揍。一顿竹笋炒肉,打的哥哥哇哇直哭。
感情这小子跑出去叫大人的时侯,只说了妹妹突然晕倒了,没说为什么晕的呀。把自已摘的挺干净。
三姨家隔壁邻居听说有小孩突然晕倒了,都趴在墙头上探过头来询问,孩子醒过来了没有。
虽说是醒过来了,可是气色却看着不太对劲了。
脸色发黄,手上软绵绵的没有力气,手指甲看着也是白色的,没有血色。一屋子的人都觉得得赶紧找个医生给看看。
孩子她娘也有点慌。因为自已本身就是个没什么文化没什么主见的人。只能随大流儿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一听大伙儿都说得给孩子找个医生看看,于是高闻英就把臧文喜叫了来,准备带孩子去看病。
他们听说,孩子她二姨家的镇子上有个有名的医院,挺厉害的,很多人都去看病,就打算去那看看。
那个医院叫,叫什么名字来着?好像叫白求恩医院。这个医院在当地,挺有名气的。
医院给的诊断说,一开始说是白血病,后来又说不是,是败血症。最后让孩子的母亲给孩子输点血,再给孩子拿点药吃吃就能康复。
给添添输完血之后,添添立刻就能活蹦乱跳的了,小脸也不黄了,也能叽叽喳喳的唱歌了。
添添的大舅,给添添的母亲宰了一只老母鸡,炖炖吃,补补身L。
就像阿胶似的药,添添的母亲撕一块儿,撕一块儿的往孩子的嘴里送,甜甜的,也不难吃,很好给孩子喂下去。
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添添的病确实好了。又被送到到各家亲戚处躲了一段时间。一直躲到了六七岁。
这天,臧老大的父亲跟他母亲商量,可以把孩子送到他的结拜老兄弟处,住一段时间。
距离臧家村还挺远的,也比臧老大的媳妇娘家安全些,还能减轻她娘家人的负担。臧老大的媳妇儿也能回到家里来,过正常日子。
反正孩子的病也好了,也不怕人家嫌弃,不肯收留。可以逢年过节带着节礼去看望,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把兄弟”这个词儿,在那个年代,还是很靠谱,很讲义气的。
臧家老大的父亲,是个能吃苦力干活,又脾气厉害的老头。鹰钩鼻子,黄眼珠子,再配上火爆脾气,只要一瞪眼,臧家三兄弟,没有敢忤逆其心意的。
臧老头当年年少的时侯,推着小木车去远方卖货物,走到一个村庄里,缺吃少喝的年代,快要饿死了,货物也没有卖掉。
幸亏得到一家好心人的收留,留宿了一宿,给了一顿饱饭,才没有被活活饿死,捡回了一条命。
于是就认了人家当干娘,跟人家干娘家的儿子拜了把兄弟,常年都有来往。
因为把兄弟会让木匠的活计,所以,后来,自已家的三儿子,也从小跟着自已的拜把子兄弟拜师学艺,学让木匠。
练就了一身能养家糊口的吃饭本领。
干爷爷家姓赵,爷爷叫赵存仁。干爷爷和干奶奶共育有五子二女,儿孙记堂。
干爷爷的大女儿在本村,回娘家很是方便,二女儿外嫁别村,也时常回来娘家探望。
干爷爷留着小山羊胡子,面色温和,一脸的正气,也很是英俊。
干奶奶脸是宽宽的,方方的,眼睛一笑就有月牙儿,笑起来很和蔼可亲,很有福气的样子。
干奶奶留着一头齐耳短发,跟电视剧里的女红军战士通款发型儿。
干爷爷家,不光儿女多,孙子孙女也很多。干爷爷的兄弟也多,都在本村里生活,都很团结。
爷爷和奶奶的家乡,叫“斗鸡台”。相传,古时侯有两个大官,在村庄里的宽阔空地上建了一个大台子,专门供人斗鸡取乐。
那时侯村庄还没有名字,于是,大官们当即决定,就把村庄的名字,定为“斗鸡台”。
据说这里也是古时侯赵国管辖的范围。有的人家,在自已家门口的田地里干活,不小心挖出了古代的宝剑和钱币。
相关“专家”和部门闻风而动,火速赶到现场。鉴定之后,说宝剑和钱币不值钱,只能当作文物。
一开始劝说村民,主动上交国家,然后给予补偿。
等交完了之后,咦?说好的补偿呢?补偿在哪里?谁能给个说法呀?
朴朴实实的村民,没权没势,去哪儿要说法?就当凑了个热闹吧。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村庄。是迸发着金灿灿的童年回忆的地方。
山水相连,朝云暮雨,玉壶尘世,还向梦中来。啥意思?我也听不懂,就是听着挺美的。
就是觉得这句话很美。跟村庄,很配。
一个人为什么会对一个地方表达了极高的赞誉呢?大概率是名副其实吧。
如若不然,那就是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很多的善待,又或者是苦难,导致记忆深刻到了不能忘怀的地步。
即便不能如歌如画,如桃花源记那样,在自已幼小的心灵里,也早已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影响着自已的一生。
承载了自已童年六七岁到十岁之间,整个金灿灿的童年的美丽乡村,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