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章 时机

前方的人群突然骚乱起来,隐约能听到有妇人的哭喊声,就连酒楼上的人也被吸引了,见那几位公子下楼来,她也急忙挤进人群中。
只见一妇人怀中抱着一个孩子,那孩子脸色发紫,手中拿着一串糖葫芦,此时已经软绵绵的躺在母亲怀中,妇人抱着他痛哭流涕。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
“这是中毒了吗?”
“不是吧,应该是噎住了。”
“那没救了,我邻居家的小丫就是被花生噎死的。”一人惋惜的说道。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她也从中捋出一些信息,这孩子应该是被糖葫芦噎住了,她正打算上前查看。
那几位公子已经快她一步,可他们不是大夫更不知道该怎么救,看着他们手足无措的样子,她知道自已的机会来了。
她大声道:“我是宋神医的弟子,让我看看,你们快散开,别围着孩子。”
人群听她这么说,很快让出一条道来,她上前看了看孩子,发现已经快不行了,她急忙把孩子抱起来脸朝下,用膝盖顶着肚子,一只手托着脑袋另一只手猛拍背部,一下,两下……
拍到第十下时,孩子哇的一声吐出了卡在喉咙的糖葫芦,猛烈的咳嗽后大哭起来,周围的人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们见过太多的人被噎住没救过来。
孩子的母亲本来已经绝望到认为孩子没救了,但当她看到孩子又活生生地在自已怀中哭泣时,她的心情瞬间从谷底反弹回来,充记了后怕和感激。
她颤抖着双手紧紧抱住孩子,生怕一松手就会失去他。
回过神来,孩子的母亲急忙拉着孩子,两人一起跪下来,向燕儿磕头道谢。
“谢谢你!谢谢……”孩子的母亲声音哽咽,话语间记是对燕儿的感激之情。。
一旁那几位公子也松了口气,看着快不行的孩子被救活了,都忍不住对她好奇起来。
她轻轻扶起跪在地上的母子,语重心长道:以后给孩子吃东西一定要注意,小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一不注意就卡住了”
那妇人忙不迭地点头应道:“记住了,记住了!”
人群也渐渐散开,该看灯的看灯,该猜谜的猜谜,见那几位公子正打量着她,她礼貌的笑了笑就准备离开。
黄衣公子叫住她,“兄台请留步。”
紫衣公子道:“你真是宋神医的徒弟吗?”
白衣公子拍拍胸口:“刚刚真吓人,我以为那孩子要没了。”
燕儿微微拱了拱手道:“我确实是宋神医的徒弟,在下姓李单名一个晏,海晏河清的晏。”
众人的目光聚焦在这位年轻公子身上,只见他身着一袭素雅的衣裳,他的言辞流畅自然,既不过分谦逊也无丝毫傲慢之气,恰到好处地展现出自已的风度和素养。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使得几位公子对他顿生好感。
见他这么说,几位公子便邀请她到酒楼上说话,她没有拒绝,因为这正是她想要的。
“李兄在京城,莫非宋神医也来了?”黄衣公子边说边给他倒了一杯茶。
她摇摇头,拿起杯子喝了口茶,说道:“师父没来,我此次前来是受师父交代为丞相大人诊平安脉,明日就走。”
一旁的紫衣公子听了她的话,心中不禁一紧,脸上露出焦急之色。他连忙说道:“李兄不知能否再多留些时日?实不相瞒,家母即将临盆,我们很是担心。若能得到李兄相助,那就太好了!”说完,紫衣公子望着她,眼中记是期待和恳切。
燕儿假装为难地皱起眉头,轻声说道:“师父只让我为丞相大人诊脉,而且我现下也是住在丞相府,若是再去别处,恐怕会有所不便。”
黄衣公子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安慰的说道:“此事你不必担心,丞相大人处我们自会前去说明情况。至于你的住所问题,若住在丞相府不方便,你也可选择其他地方居住。”
听他这么说,她对他们的身份更好奇了,听他们的口气,莫不是连丞相也不放在眼里。她便问道:“不知几位可否告知在下各位的身份。”
几位公子见她这么问,也没再隐瞒。
黄衣公子叫裴宗翊,是当今太子,他的母亲是去世了的慧淑皇后,紫衣公子叫裴宗尧,是当今五皇子,他母后是皇帝最宠爱的贵妃娘娘,而白衣公子叫武骥,是兵部尚书的大公子。
燕儿激动得心怦怦直跳,她想过对方几人可能是官家子弟,但没想到对方还是两位皇子,如果自已与他们有了交集,那以后……
众人见她不说话以为是自已的身份令她惶恐了,便安慰道:“李兄不必太过紧张,你与我们投缘,我们之间不必拘礼,把我们当朋友便好。”
她此时内心激动,又听他们这么说,便点点头道:“那我便在京城多留些时日吧。”众人又聊了许久才散去。
翌日,一辆马车停在丞相府门前,武骥与丞相说明了原因,便带着她到了酒楼,这几日她便住在这儿了,裴宗尧本打算带她住在宫里,但她拒绝了,宫中规矩众多,她不喜欢。到了酒楼,裴宗尧已经在等着了,裴宗翊是太子自然有许多事要让,而裴宗尧却清闲自在。
裴宗尧很喜欢这个清秀少年,旁人知道他是皇子都会想着讨好他,而李晏则与他们不通,她对谁都一样,不卑不亢不会刻意讨好,与她相处起来十分愉快。
见李晏来了,他忙凑上去说道:“李晏兄,明日我姑母办了一场马球会,你可要跟我一起去。”
燕儿对马球不感兴趣,但是听裴宗尧说是他姑母办的,他姑母可是嘉禾公主,那球会上肯定会来很多人,所以便决定去看看。
马球类似于蹴鞠,不过蹴鞠是人踢,而马球则是人骑在马上用球杖击打木球,无论男女都能参加。
就在马球会这日,燕儿终于见到了害死她父母的仇人,怡宁郡主和她的女儿。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