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2章 月影下的弯刀

除了这些防御措施,王雪关还下令在营地周围挖掘了众多防御壕沟,其中布满了各种陷阱和他们精心设计的手雷。
这种只需简单操作就能引发爆炸的火药武器,在现今战场上无疑是一种领先的黑科技。
这些部署只是其中一部分。
王雪关还在营地内部,建立了完备的防御和后勤系统,并将军队分散部署在营地的两翼。
如今,波斯湾已被楚国军队完全控制,任何想要进入这片区域的人,都必须经过至少两道楚国军队的防御线。
这些建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撤离,这些都不能留在当地。
因此,王雪关坚信他们已无法撤退。
白应辉能理解他的担忧,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军队要想坚守此地,就必须能够抵御波斯人后续的攻击。
然而,目前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这支近卫军团的,具体情况还一无所知,包括其人数和领军的将军身份。
如果王雪关现在积极调动军队,严密进行防御准备,那么安全将无虞,白应辉对此深信不疑。
他相信,凭借海岸线旁战船上的火炮支援,即使面对几十万人的攻势,他们也能坚守数月之久。
然而,王雪关目前的态度却让他感到担忧。
在听取了白应辉的担忧后,王雪关放声大笑,安慰道:“将军,您不必过于焦虑。我已有万全之策,一旦实施,便能迅速应对敌人的突袭。”
言毕,王雪关站起身,从一旁取来一张地图。
当地图缓缓展开,白应辉惊讶地发现,这张地图与他以往所见截然不同,充满了未知与神秘。
“看来,这是一张你精心绘制的秘密地图?”白应辉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问道。
王雪关肯定地点了点头,“之前,我特意挑选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将他们部署在营地暗哨之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敌人奇袭时,他们能够迅速作出反应。而且,只要他们抵挡住敌军,我们之前的所有部署都可以保持不变,无需进行任何调整。”
在王雪关看来,这样的策略具有巨大的优势。
它能够迷惑敌人,让他们误以为已经掌握了楚国的军队部署。
当敌人发动第二次进攻时,这支行动队伍将会撤回营地,而原本安排在防御线上的士兵则会发挥作用。
通过这样的轮回交替和稍作调整,就能持续给波斯人制造难以捉摸的战术效果。
不得不承认,王雪关的策略确实精妙,然而这样的策略对军队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毕竟,频繁地调动队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白应辉看出了王雪关的坚定决心,知道他不太可能接受自己的意见。
无奈之下,他选择了沉默。
两人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同时也是挚友。
从过去白应辉多次,宽恕王雪关抗命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更重要的是,白应辉能感受到,王雪关对自己战术的自信。如果他的战术真的能取得胜利,那么是否听从调遣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毕竟,他们两人共同掌控着整个楚国的海军,相互协商总比无休止的争论要来得实际。
“那我就把这一切交给你了。”
最终,白应辉同意了王雪关的战术。
听到这句话,王雪关的双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的光芒。
他郑重地承诺:“将军请放心,我一定能够抵挡波斯人的袭击,并且这一次我要将波斯带兵的将领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
白应辉笑了笑,说道:“好,那我就等待着你战胜的好消息。”
说完,他走出了营房。在走出营房的一瞬间,白应辉不禁轻轻感慨。
按照楚国的规矩,在王雪关说出那些豪言壮语时,他应该让王雪关立下一份军令状。如果他能完成自己的承诺,那么加官进爵、大肆封赏自然是理所当然;
然而,如果他无法做到,那份军令状就会成为摘掉他脑袋的凭证。不过,白应辉选择了信任王雪关,他相信自己的挚友能够创造奇迹。
但白应辉并未采取这样的行动,因为他想要给自己的这位好兄弟留些余地。
毕竟,如果真的要求他立下军令状,而他又未能完成任务,那么白应辉真的难以想象自己要去摘掉好友脑袋的情景。
回想起之前的战斗,王雪关曾一度濒临死亡,所有人都以为他无法挺过那一关。
是白应辉的坚持,不断地要求军医进行治疗,才终于将王雪关从死神手中夺回。这份深厚的情谊,让白应辉在面对王雪关时,总是多了一份宽容与理解。
就在白应辉返回自己营房的路上,他突然发现远处的山林中爆发出了一片又一片的火光,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这显然是波斯人的偷袭军队已经到来,并且他们与王雪关之前,部署的秘密部队展开了激战。
那些爆炸声并非来自预设的雷区,而是实时的战斗声响。
随着爆炸声的响起,王雪关也迅速从营房中冲出。
他观察到战斗发生的位置后,脸上露出了一抹狠厉的笑容。
接着,他迅速命令副将召集几千人的军队,他要亲自带队上战场,将那些波斯人一网打尽。
而这一次,王雪关仍然选择了他们曾经最常用的战术——放火。
他决定放一把大火,将整座山林化为灰烬,从而彻底消灭敌人。
在短短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内,王雪关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
他一马当先,带领着队伍直奔战场而去。
与此同时,在战场上,迪卡斯也正率领着骑兵们在密林中穿梭。
说实话,他也没想到自己会陷入敌人的圈套。
但即便如此,迪卡斯的斗志依然高昂。
他坚信最终的胜利一定会属于他们,属于波斯,属于近卫军团。
迪卡斯率领军队发起冲击时,遭遇了楚国军队的拦截。
起初,迪卡斯以为这只是楚国的常规防御线。
然而,交战之后,他注意到楚国士兵并不急于与他们正面交锋,而是采取边打边退的策略。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