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见公子看的开,苏荣和苏华也就不再因为后方队伍越来越多的人而焦虑。
等大家跟随着姜宁的指点到了地方,苏荣惊讶的跳下马车。
“姜姑娘,”他道,“果然你说对了,这里真的有个避风江湾。”
后面苏凤鸣、陈慧、秦铮陆续下了马车。
这一湾江水虽然浑浊,但是比外面奔涌的江水不知平静了多少倍。
到了此处,大家的心情也跟着平静了不少。
马车先到,后面七八十号人挤挤挨挨陆续到达江湾。
大家无一例外,都在展望这片平静的江湾。
“鱼,他们不是说这里有鱼吗?”
“鱼在哪里?”
一路跟着来的难民,看向赵家村的人,赵家村的人则是看向姜宁。
姜宁坦然的站在前方,“当然有鱼啊,鱼都在水里。”
不仅有鱼,还有虾,还有蟹。
他们肉眼看不清江水中的情况,她的生命探测仪却可以。
此时小末已经在她面前铺开一张新的江湾探测图。
上面动来动去的、密密麻麻的绿点,就是各种鱼虾蟹。
姜宁看了一会江湾探测图,然后伸手从腰间的口袋里,掏出一大蓬的藤蔓。
这是她刚刚趁人不注意,偷偷钻进实验室薅出来的。
她把在破庙收集回来的藤蔓,放在实验室培养,加了生长液之后,一夜之间,这些藤蔓几乎要爬满她的实验室。
她把这些疯长的藤蔓薅出来,扔在地上,“你们谁会织渔网?”
赵家村和身后一共七八十号难民之间互相看看,最后站出来两三人。
“姑娘,我们家住的靠河边,会织渔网。”
“行,就你们几个,”姜宁道,“你们带着所有人,用这些藤蔓,织一张渔网出来。”
“用藤蔓,织渔网?”几人愣住了。
“可是姑娘,我只用过绳子织渔网,没用过藤蔓……”
“特殊时候,特殊对待,人要灵活,不能被规矩框死,被规矩框死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死。”
姜宁道,“现在,没有麻绳,没有其他,你们要想办法找替代品,不是吗?”
这藤蔓她一直在改进,现在的藤蔓比她之前采到的更细更柔软结实。
用这些藤蔓编织渔网,虽然不如绳子来的更好,但是也不会太差。
“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能织好吗?”
“半个时辰?”几人又是一愣。
姜宁指指天上的太阳,“太阳快下山了,你们不想饿肚子的话,就赶快趁着还有天光,织起渔网好捕鱼。”
“大家今晚能不能吃烤鱼喝鱼汤,就看织网的速度快不快了!”
“好,好……”
几人兴奋的招呼其他人,“大家快来和我们织渔网,以我们多年的打鱼经验,这里水势平静,江底一定有不少鱼虾……”
“如姜姑娘所说,只要有了网子,咱们今晚就能饱餐一顿了!”
有了这几人的动员和指挥,一众难民一同上手帮忙,大家织渔网的速度很快。
这时,陈慧领着秦铮要过来和大家一起织渔网,被姜宁给拦住了。
“慧姨,”姜宁道,“你和爹爹去旁边休息吧!”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感染了疫病,你们暂时不要靠近。”
随即,她也是如此嘱咐了苏家主仆。
于是姜苏两家,另在旁边一边架锅煮水喝,一边看织渔网那波难民的动作。
苏华钢刀别在背后,防止那些难民一会吃不到鱼,过来围攻他们。
周小琴来到苏凤鸣身边。
她递上水囊,“公子,你一定渴了,先喝口水吧!”
苏凤鸣摇摇头,“我和你们不一样,我坐马车,你们走路,你渴了就喝吧,不用管我。”
就在周小琴挡住他视线的一瞬间,他瞬间就失去了姜宁的踪影。
他急忙看向那群用藤蔓织渔网的难民中,里面没有姜宁的身影。
“公子,姜姑娘下水了……”苏华眼尖,一眼就注意到姜宁下了水。
只见姜宁正领着两个弟弟,在江水中慢慢试探,当江水没过他们的腰时,他们三个停了下来。
在姜宁手里,拿着她父亲姜成用来防身的那根两头削尖的棍子。
【主人,三点钟方向有一条大鱼。】
姜宁兴奋的把棍子插下去,只可惜即使有小末的锁定和提示,陆地上百发百中的姜宁,乍然遇到水也不行。
“唉,让它溜了!”
大小奴看着摇摇尾巴快速离开的大鱼,摇头叹息。
姜宁脸上有点挂不住,重新让小末给她锁定了一条鱼,再下棍子,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