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为了大明的气运

大堂之中。
身体有些肥胖的朱高炽正一脸愁容地来回踱步。
此刻大堂内几个老臣正在看手中的奏折,看完之后一个个脸色苍白。
“这……敢问殿下,这封奏折是何人所写?”
“方子言,就是今日辱骂了陛下那人,据说是方孝孺的孙侄。”
刚才方子言的奏折由狱卒呈上去之后,就到了朱高炽的手中,虽然老爹没有登基,他还不是名副其实的太子,但其实朱棣造反前很多事就已经交到他手中了。
大堂内几人犹豫了一下,其中一人开口道:“殿下,如今圣意不明,且不说是否要削藩,就凭这奏折内的大不敬之词就足以杀了此人。”
“对,殿下,而且先前陛下已打算诛了方孝孺的十族,若是陛下没有改变想法,那这样做无异于火上浇油。”
“两位大人言之有理,依老臣之见,也万万不可将此奏折呈上去,陛下若是以为殿下在揣测圣意恐为不妥。”
几人说完之后,朱高炽也叹了口气。
他们说的这些,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可他不是傻子,相反的他这些年帮朱棣处理政务,政治嗅觉反而非常敏感,他早就猜到了朱棣称帝之后绝对会削藩。
而且他的猜测和方子言奏折之中所说的几乎相差无几,不说其他的,就单凭此就已经说明此人绝对有治国之才。
不过最让他震惊的是方子言在奏折里所写的削藩带来的种种恶果,这些是他都从来没有考虑到的。
可以说方子言这道奏折绝对有很大的价值,在他看来觉得值得朱棣亲阅,可此人却继承了方孝孺的臭脾气,言语之间简直是大不敬。
现在朱高炽就怕自己把奏折呈上去之后,朱棣一怒之下直接杀了这个人才,所以他才召集了诸大臣协议。
不过正在他犹豫之际,人群中却突然出现了一道声音。
“依微臣之见,殿下应该将奏折呈上去,却不能直接呈上去。”
听到此话,朱高炽顺着声音看了过去。
这个人朱高炽是认识的,是建文在位时的翰林院的编修,杨士奇。
“说下去。”
杨士奇这才继续道:“依微臣之见,此人虽是方孝孺孙侄,却不是死板的儒生,而是治国之能臣有大胸襟,只是太心高气傲了。”
“这封奏折所写的不是为了他个人,也不是为了万家十族,反而是为了大明的气运。”
“依微臣所见,哪怕陛下不打算削藩,看了这封奏折之后也一定会有所得,所以这道奏折必须呈上去。”
“不过如今陛下正在犹豫如何处置方孝孺及其他朝中忤逆者,这封奏折言辞激励,又不能触怒陛下。”
“殿下若是愿意,则可以将奏折中的内容口述给陛下,其中言语激烈之处自然就不需要复述了。”
“陛下圣明,自然能够明白这道奏折的意义,不过只怕陛下追问起来会怪罪殿下。”
其实朱高炽大可没有必要这么做,就算朱棣真的欣赏方子言,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可如果朱棣怪罪下来,那朱高炽是肯定要受到牵连的。
杨士奇说这个办法,其实也是为了看看朱高炽到底会如何选择。
他是会先保全自己,还是为了大明国运考虑,他才知道朱高炽值不值得自己效劳。
可没想到朱高炽竟然没有丝毫犹豫,反而拍了拍手道:“不错,这个法子不错,父皇是爱才之人,他只要知道此人的才能,肯定舍不得杀。”
“我这就进宫面圣!”
……
朱高炽疾步来到御书房,正欲抬手敲门,却被斜下里伸出的一只手给制止。
朱高炽被吓了一跳,转头朝旁边望去,却发现站在自己身边的赫然便是朱棣的贴身太监王景弘!
“王公公,您这是……”
看着王景弘手里端着的一碟点心,朱高炽心中顿觉疑惑。
朱棣这些年来南征北战,风里来,雨里去,从未有过吃点心的习惯。
见对方手中端着托盘,朱高炽还以为御书房内有人求见,于是开口多问了一句。
“陛下连审奏章,宵衣旰食,已经接连两顿没吃饭了!”
“奴才知道殿下此次觐见,一定是为了国事而来,可也请殿下稍等片刻,起码先让陛下吃些东西吧!”
王景弘跟随朱棣身边多年,对于朱棣可谓十分忠诚。
而在听到王景弘的这番话后,朱高炽心中一喜,终于找到了觐见的由头!
他顺手接过点心盘,笑着对王景弘宽慰道:“王公公尽管放心,我此次前来,就是为了劝诫陛下以身体为重的,这盘点心,就让我送进去吧!”
说话之间,朱高炽已经敲开房门。
“进来吧!”
随着一声疲倦但却不失威严的声音响起,朱高炽推门入内,只留王景弘长叹一声。
书房里,朱棣手握奏折,眉头不展。
朱高炽端着点心入内,却被对方的一个眼神吓得噤若寒蝉。
朱高炽曾随母亲徐王妃力克强敌,守卫顺天,为朱棣造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按理来说,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断不该表现得如此失态。
怪只怪朱棣身上的气场太强,哪怕是身为父子,朱高炽对其同样充满了敬畏。
看着站在面前,一言不发的朱高炽,朱棣放下奏折,缓缓开口道:“老大啊,未经通传,擅自进宫,你是有什么事情吗?”
“儿臣此来是想告诉父皇,如今应天城内一切皆已安顿,各方诸侯也都有意拥立父皇登基,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如今天下初定,看似一切太平,实则暗流涌动,朱允炆虽火焚宫闱,传闻已死,可是仍难保其是否已经远逃海外,仗着海禁逍遥在外,以图复辟!”
朱高炽说到此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
此时他也有些后悔,后悔自己没提前做好准备,如今只能照直叙述,反而戳了朱棣的肺管子!
朱高炽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可朱棣却听得越来越有兴致。
他拿起盘中的点心浅尝了一口:“别含糊,接着说!”
“所以儿臣以为应该废除太祖皇帝对于海禁的诫训,派遣军士远赴海外,缉拿建文,宁杀错,不放过,一定要将潜在威胁扼杀于萌芽当中……”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