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万万不要怨王爷


锦氏的眼睑颤了下。
唇边隐隐发白。
她勉强勾起面上的端庄之色来,应了一声是。
南定王抬脚要走,锦氏自然要恭送,可眼前之人的目光投向站在远处掂着手鞠球玩的身影,锦氏心中还未生出诸多思绪,就听见南定王的声音冷冷传来。
锦氏,既然你已经好了,就让锦鸢那孩子回去。蓝月使臣已经离京,蓝月圣女也已嫁给小赵将军有几日了,她继续待在王府不归,哪怕是得了郡主的吩咐,让旁人看来未免有轻视主母之意。南定王转过身来,目光锋利落在锦氏面上,她不懂事,你身为长辈,更该替她打算才是。
这一句话,就差直接说锦氏将锦鸢留下是故意为之。
锦氏脸色刷地发白,心惊于南定王的敏锐。
妾身…她强忍下这一刻的慌乱,告罪道:是妾身疏忽…今日就让小鸢回园子去。
南定王颔首,余光瞥了眼锦氏苍白的脸色,才添了一句:你若想见,可随时叫来王府陪你。
说完转身离开。
锦鸢屈膝:妾身恭送王爷。
锦鸢见南定王在和姨母说话,故意站得远了些避开,谁知没一会儿南定王就走了,她看着姨母模样有些不对劲,将手鞠球交给石榴,自己快步走过去,扶着锦氏。
问道:姨母的脸色怎么如此差是不是身子不舒服了锦鸢扶您回去歇息,晚间也不要再费神教我珠算了。
锦氏面如死灰,眼中似是裹着眼泪,不舍地看着眼前的锦鸢,伸手紧紧握住她的手。
锦鸢心弦一紧,是……她吞吐了声,试探着问道,是不是…王爷说了什么话
锦氏的手掌收紧,没事,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王爷怪我留你多了些日子,他心中不喜了。你——锦氏的这句话在口中滚动了两下,才吐出来:孩子,今日你便回春景园里去罢!
王爷不喜……
但王爷刚才待自己分明十分亲切。
难道那些只是明面上的虚礼
也是——
自己在王府里留的日子也的确久了些,今日就回去罢,免得再让姨母为难。
锦鸢颔首,语气柔软,好,等会儿我收拾了就回去。
锦氏怜爱地抚摸上她的面颊,含泪的眸中是年迈妇人的委曲求全,王爷就是那么一个喜怒无常的性子,这些年姨母又失了宠,是姨母无用,你万万不要怨王爷才好。说着,她极力扬起笑脸来,等王爷心情好了,姨母再叫你来家里玩,好么
这份笑意嵌在脸上,怎么看都显得勉强。
可更让锦鸢有些不适的,是姨母抚摸着自己面颊的手。
掌心有些粘腻的汗水。
指尖冰凉。
似乎……
没了往日里的温柔。
还有那句‘怨王爷’。
她只与姨母有亲,王爷没有理由要待自己温柔,她又有什么理由去恨
锦鸢好脾气的应下,好。
这一日午后收拾妥当后,锦鸢就带上石榴坐着马车回了春景园中。
进了园子时,已近傍晚。
她本想直接回语云斋,后想到如今园子里有了一位主母,她从外回来,理当先去拜见主母才是正礼。问了前来迎她的石榴主母后,得知主母仍住在莲心馆中,脚下方向一变,向着莲心馆走去。
大婚尚未过几日。
莲心馆中的红绸、囍字灯笼仍在。
衬得整个院子洋溢着喜色。
厅堂的门大开着,里面透出烛火通明,还有低低的说话声、脚步声传出来,在傍晚渐深的夜色里,显得分外温暖。
门口站着一个眼窝深邃、鼻梁高挺的漂亮年轻女子。
哪怕她梳着大夏女子的发髻。
可浅褐色的发丝、鬓角微卷的碎发,一双蓝色的眸子,无一不昭示着她异国身份。
锦鸢还是第一次看见蓝月国人。
有些新奇。
一时看愣了。
这女子看见锦鸢上前,先是好奇地上下打量一眼,才道:你是、金娘子
石榴纠正:是锦娘子。
女子挠了下脸颊,笑了笑:抱歉,我的大夏语、不好。等着,我去传话。
锦鸢颔首,有劳。
女子转身进去,里面传来一道听不懂的声音,女子很快出来,告诉锦鸢可以进去了。
锦鸢道了声谢,抬脚进入厅堂。
厅堂里烛火通明。
却无一人。
左手边垂着一片琉璃珠帘,在烛火下烨烨生辉,闪着耀眼的光,站在珠帘前的婢女打起帘子,侧间里支起了用膳的大圆桌,摆着丰盛的菜色。
屋子里没有一丝食物的香气。
被一种微妙的香气掩盖。
而圆桌旁,蓝月圣女端坐着,双手托起一盏样式奇异的琉璃杯盏,递到赵非荀面前。
……他也在。
在锦鸢目光看去时,恰好看见男人抬手,从圣女手中接过琉璃杯盏,微微颔首,听见一道清冷的嗓音响起:多谢圣女。
似乎——
少了些冷漠。
锦鸢告知自己,应当把视线挪开,不要继续看下去。
可眼睛却不听指挥,控制不住地朝蓝月圣女看去。
圣女当真美貌惊人。
笼在暖黄的烛火下,肤色带着不见天日的瓷白,眼窝深邃,眼角微微上挑,勾出一抹风情异色。一双眼睛近似冰透的蓝色,像春日里晴朗的天空,美的让人挪不开眼睛——
她想起大公子曾说过。
蓝月人都有一双蓝色的眼睛。
门外的婢女明明也是蓝色的眼睛,却远不如圣女眸中动人心魄的美。
圣女的身量并不纤弱,在她的美貌下,是健康结实的身躯,这份独特的美丽,是大夏女子所没有的。
就像是……
张扬明媚的太阳般。
吸引着人忍不住靠近。
而此时,这般美丽的圣女注意到锦鸢的出现,投来平静的视线,红唇微微勾起,露出一抹客气的笑脸,你,就是锦鸢
语气带着异国人的音调。
锦鸢撤回视线,屈膝行礼请安。
圣女抬手,让她起来,又问:听说,是你姨母病重,这几日你都陪着,好了些吗
语气听着和善。
是属于上位者的和善。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