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救助款拨的越多,挨的骂也越多

“四叔你别……”
夏惠东刚尝试着挣扎,另一只胳膊就被苏保忠给拉住了。
“行了,小二,你亲叔还能害你,走吧,咱去大队里说话!”
夏惠东虽然是矿工,但苏保忠和老夏常年在村里劳作,力气也不小,两个人完全可以把他架起来。
“我要回家,我不去!”
夏惠东刚才那股凶劲,其实早就在砍树的时侯泄了,菜刀再锋利,也不是砍树的家伙头,砍了没几刀他就冷静了下来,虽然心里还是恨死了鲍怀德,但他现在最想干的就是赶紧回家弄死那个荡妇!
“行了,别叨叨了,到村里再说!”
老夏有些生气,这侄子今天怎么就这么拧巴,事都发生了,不想想怎么处理,还非得要弄个你死我活?
“大伙都散了吧,该干啥的干啥去!”
苏保忠冲老鲍使了个眼色,就跟着老夏一起架着夏惠东去了村委会。
“都散了吧,赶紧都散了吧!”
老鲍见村书记发话撵人,立刻跳出来撵人。今天虽然是鲍家门的热闹,但老鲍毕竟是村里的老委员,大伙多少也卖点面子,见这里没多少乐子可看,就三三两两的散掉了。
“你还不下来?”
待人走的差不多了,老鲍这才注意到鲍怀德还在树上趴着,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刚才伤着了!”
鲍怀德这才慢吞吞的爬了下来,可能人真的不适合光屁股爬树,此时鲍怀德身上到处都是被树枝子划出来的伤口。
“什么不是人的事你都敢干!不知道好歹的东西!”
老鲍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踹了他一脚,他现在这模样,万一被派出所的逮到,判他个流氓罪也不为过!
虽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了,人们的思想都放开了,但是协谷镇的老百姓显然还接受不了通奸、裸奔这种时髦的东西!
“行了,别打了,赶紧去卫生室包扎一下,省的感染了!”
郑为民见老鲍要发火,连忙拉住他,鲍怀德这身伤口可经不起折腾,万一得了破伤风就麻烦了。
“要不是郑主任在这里,我非得打死你这个兔崽子!赶紧走,拾掇完了去大队部商量商量怎么赔吧!”
鲍怀德的事打了老鲍一个措手不及,原本他还想竞争下届的村主任,现在自已家里出了这档子事,谁还敢把票投给自已家?
不仅仅是现在,估计再下去几十年,鲍家在村里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少,十里八乡的大姑娘、小伙子都会对姓鲍的敬而远之。
“还要赔钱?”
鲍怀德愣住了,挨打这事他认了,但是赔钱就有些接受不了了,如果他有钱,还能找不到媳妇?
“要不咋办?你怎么不瞅瞅你办的那叫什么熊事!”
老鲍自然知道自已侄子是什么尿性,但现在理在人家那里,鲍家门的老少爷们这会也不得不低头认错了!
鲍怀德还想辩解几句,但是看到老鲍气的有些发红的眼珠,顿时就萎了,垂头丧气的回家穿衣服去了。
热闹看完了,郑为民也懒得去村委会凑热闹,这会的村委会,估计比清晨的狗市强不了多少!
“你小子跑的还真快!”
郑为民在村头站了没几分钟,就看到苏保柱骑着摩托风驰电掣的跑回来。
“不快不行啊,小二媳妇家里的在人家庄也是大户,这会正吆喝人呢,搞不好今天得来个大的!”
苏保柱把人刚送到地方,还没调转摩托车头,就听着里面有摔茶碗的动静。听到自已闺女出事,夏惠东的丈人家可不干了,甭管自已闺女干的对不对,也不能被外人给欺负了!
苏保柱一瞧风头不对,打着火就跑了,人家两家子开战可没他啥事。至于被他送过去的大婶子,反正都是自已娘家,自求多福吧!
“你还回村里吗?”
郑为民有些不怀好意的说道,今天南高村这帮村两委的干部,没一个能落清闲!
不论是叫出轨,还是叫通奸,在任何时侯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今天南高村村委里的这场大戏,应该还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老夏家跟老鲍家在村委会开战,之后在两委的斡旋下,老夏家和老鲍家握手言和,老鲍家割地赔款。
其次,夏惠东媳妇家纠结人赶到之后,甭管谁没理,都会跟老夏家开战,等双方骂不动了,村里再出面协调,夏惠东媳妇家赔礼道歉。
最后这事最好的结果是:夏惠东两口子离婚,鲍怀德接手夏惠东媳妇,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郑主任,咱直接上坡吧,中午我请客,我家里有几瓶好酒,我让我媳妇炖上只鸡,我家平房上有片树荫,正好可以看到大队和小二家……”
苏保柱才懒得去凑这个热闹,这帮农村老娘们骂街,听着都牙碜!现在正好有镇上的领导在,他可以借机置身事外。
“那感情好,记得带上地亩册子!”
郑为民作为镇上的工作人员,自然不方便掺和人家村里的事,能置身事外当然是最好的,再说了,谁不喜欢喝着小酒看大戏?
今年夏天的雨水不算猛,虽说连续下了几场雨,但平均到每天的降雨量并不大,然而老百姓的头都炸了,田里的水排不出去了,庄稼都泡在了水里。
庄稼被水长时间泡着,哪有不烂根的道理,这一阵子都是阴天还好说,等到太阳出来了,积水被太阳晒热了,庄稼也会被烫死,从而导致大面积的减产甚至于绝收。
原本各村在地头上都拉有电线,是方便老百姓浇地、排水用的,然而协谷镇的老百姓可淳朴了,可见不得别人好!谁家要是敢只抽自已家的水,相邻地块的人家肯定要偷偷把水排到这家人地里。
在种地不赚钱的大前提下,如果开足马力抽水,都不一定够电费,到最后甭管有没有水泵的人家,都不敢擅自排水,反正水淹了政府有救灾款,索性大伙一块泡着!
然而县里的资金有限,不可能采用撒胡椒面似的救济,只能把有限的财力,运用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那些拿不到救灾款的人家肯定要破口大骂,这也导致了一个尴尬的现象,政府拨的救助款越多,挨的骂也越多……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