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见太史慈前,收个吕蒙先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啊!”
大乔博览群书,自然知道这个典故,说的是晋献公的两名公子重耳和申生,在国内奸佞当道的时候,申生留在国内被冤屈致死,而重耳在外游历,积攒人脉,最终回国荡清寰宇,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
大乔叹了一口气:
“那毕竟是你二叔,何至于此?”
孙绍摇了摇头,只说了一句:
“父亲外出游猎,连亲信将领都不知他的去向,为何那许贡的门客却恰好能在那处山头埋伏?”
大乔瞳孔地震,僵在了那里。
孙绍的潜台词是——当日知道孙策去向的,只有他的亲人和家奴,而得利最多的,多半便是泄露孙策动向的人,很显然,目前看来二叔孙权就是那个得利最多的人。
当日父亲孙策的意思是孙绍年纪小,恐怕镇不住江东,不如让二弟孙权继承。
可实际上,江东内部虽然矛盾重重,可有着孙坚孙策积攒下来的武斗集团班底,保着孙绍直到成年懂事完全没有问题。
那么孙策的担忧就很清晰了,他只是担心自己唯一的儿子上位以后,会被某些人当成眼中钉肉中刺而杀掉啊!
毕竟在这个年代未成年人夭折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
大乔浑身颤抖,也不知是害怕还是愤怒。
孙绍忙安慰道:
“姨娘勿忧,绍儿出了吴县,自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最关键是,他现在是有系统的人,要是把这东汉末年的所有名人都结交一遍,那还怕什么孙十万啊?
大乔却是一把抓住孙绍的小手:
“绍儿,姨娘不拦你去找太史子义,只是你必须答应姨娘,此番前去,一定要带上你父亲留给你的那一百亲卫!”
孙策去世前,留给了孙绍一百亲卫,皆是军中好手,忠义之辈。
按理说,这支卫队应当由江东之主孙权掌控,可孙策却把他们交到了大乔手中,这其中的用意就值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
……
日子一晃而过,这一日便是孙绍启程的日子。
大乔将孙绍送出家门,看着少年郎马背上远去的身影,不禁泪流满襟。
孙绍心有所感,回头挥了挥手,大声喊道:
“姨娘放心,绍儿会照顾好自己的!”
他策马前行,很快便来到了吴县南门。
一百卫士早已等待于此。
领头一员小将上前拱手道:
“公子,都尉吕蒙率部在此等候!”
孙绍心中一惊,吕蒙?
他穿越来之前,八岁的孙绍每日里被山一般的课业纠缠,根本没时间了解父亲留给他的卫队,此时竟是他第一次与他的卫队相见,
不成想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吕蒙竟然是这一队卫士的首领!
吕蒙此时还没有入孙权的眼!
话说历史上孙权要清理一些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年轻将领,意图将他们麾下所部整合归拢。
吕蒙害怕被逐出军中,便为部下赶制了绛色的服装和绑腿,并加紧操练。孙权检阅时,吕蒙兵马“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孙权见后大悦,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但没有消减他的兵员,还将他委以重用。
如今孙权刚刚掌权,还没有整合军队,所以吕蒙自然没有被孙权收编。
既如此,这份“好友大礼”咱就收下啦!
“吕都尉辛苦了。”
面对孙绍的客气话,吕蒙没有回应,却弯腰作揖道:
“公子,在下前日领公子之命前往主公处提取霸王枪,却被告知霸王枪乃先主公兵刃,需供奉于祠堂,不得轻动,故而未能取出。
蒙未能完成公子嘱托,请公子责罚!”
孙绍微微皱眉,霸王枪乃是父亲遗物,按道理讲自己取走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可孙权却按住不放,这是什么缘由?
他不及细想,安抚吕蒙道:
“我如今无官无职,乃是白身,我的话自然不是军令,吕都尉能为小子奔波,小子已是感激不尽,又岂会因此责怪吕都尉?”
吕蒙闻言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曾经听闻军中旧友说起,绍公子不爱读书,嚣张跋扈,根本不是一个好相与的。
可耳听为实,眼见为虚,眼前的绍公子虽然只有八岁,可是谦恭有礼,哪是他们口中的那般不堪?
“多谢公子宽恕!”
孙绍微笑着拍了拍吕蒙的肩膀——只是他个子太矮,这个动作坐起来不伦不类,
他也不甚在意,翻身上马,正要让吕蒙带队出发,却听得远处有人高呼:
“绍公子且慢走!”
孙绍回头望去,来者是一位不认识的文士,
只见他身材挺拔,相貌堂堂,虽然衣着简单无多余的饰品,却一身贵气,气度不凡。
背上背着一物,被布条包裹。
孙绍下马作揖,开口询问道:
“这位先生,不知有何见教?”
那文士并没有因为孙绍是个孩子而怠慢,回了一礼方才说道:
“在下鲁肃,乃周公瑾好友,今受公瑾兄所托,前来为绍公子送行。公瑾他不便前来,还望公子理解。”
孙绍笑道:
“绍身份敏感,公瑾叔父避嫌乃是智者所为。倒是先生您,竟是仗义疏财的子敬先生,先生事迹绍素有耳闻,今日一见,实乃三生有幸!”
面对孙绍的恭维,鲁肃笑了笑,解下背上所系之物,递给孙绍。
孙绍双手接过,入手颇沉,长约四尺,感觉是一把兵器。
他疑惑的看向鲁肃,鲁肃解释道:
“公瑾让我转告公子,此次南行,或遇风急浪凶——此乃公瑾着人专门为公子打造的宝刀,望公子能保重自己,若遇见危险,勿要逞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孙绍答谢道:
“多谢子敬先生,子敬先生也替我转告公瑾叔父,公瑾叔父之意,绍已知悉,多谢叔父救命之恩,。”
鲁肃诧异的看了一眼孙绍,没想到这八岁孩童竟聪慧至此!
他能说出“救命之恩”,那便是已然洞察了公瑾的意图!若此子年纪再大些,或许这江东之主还真的轮不到孙仲谋来做。
孙绍表示:这很难猜吗?
——前脚霸王枪被扣,周瑜后脚就让还未出仕孙权的生面孔鲁肃来送刀,这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这是孙权动了杀心,而周瑜让孙绍小心行事,若局势不对,逃得性命再说!
智力已经超过80的孙绍,思考能力比以前强了许多,若按照这个标准比对一下,穿越之前,他大概只有四五十的智力吧……
鲁肃拱手:
“绍公子既然知晓公瑾之意,我便不再多说,公子保重,告辞。”
孙绍一揖到底,回道:
“子敬先生,告辞!”
随后他转身上马,招呼吕蒙道:
“吕都尉,出发!”
大乔博览群书,自然知道这个典故,说的是晋献公的两名公子重耳和申生,在国内奸佞当道的时候,申生留在国内被冤屈致死,而重耳在外游历,积攒人脉,最终回国荡清寰宇,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
大乔叹了一口气:
“那毕竟是你二叔,何至于此?”
孙绍摇了摇头,只说了一句:
“父亲外出游猎,连亲信将领都不知他的去向,为何那许贡的门客却恰好能在那处山头埋伏?”
大乔瞳孔地震,僵在了那里。
孙绍的潜台词是——当日知道孙策去向的,只有他的亲人和家奴,而得利最多的,多半便是泄露孙策动向的人,很显然,目前看来二叔孙权就是那个得利最多的人。
当日父亲孙策的意思是孙绍年纪小,恐怕镇不住江东,不如让二弟孙权继承。
可实际上,江东内部虽然矛盾重重,可有着孙坚孙策积攒下来的武斗集团班底,保着孙绍直到成年懂事完全没有问题。
那么孙策的担忧就很清晰了,他只是担心自己唯一的儿子上位以后,会被某些人当成眼中钉肉中刺而杀掉啊!
毕竟在这个年代未成年人夭折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
大乔浑身颤抖,也不知是害怕还是愤怒。
孙绍忙安慰道:
“姨娘勿忧,绍儿出了吴县,自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最关键是,他现在是有系统的人,要是把这东汉末年的所有名人都结交一遍,那还怕什么孙十万啊?
大乔却是一把抓住孙绍的小手:
“绍儿,姨娘不拦你去找太史子义,只是你必须答应姨娘,此番前去,一定要带上你父亲留给你的那一百亲卫!”
孙策去世前,留给了孙绍一百亲卫,皆是军中好手,忠义之辈。
按理说,这支卫队应当由江东之主孙权掌控,可孙策却把他们交到了大乔手中,这其中的用意就值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
……
日子一晃而过,这一日便是孙绍启程的日子。
大乔将孙绍送出家门,看着少年郎马背上远去的身影,不禁泪流满襟。
孙绍心有所感,回头挥了挥手,大声喊道:
“姨娘放心,绍儿会照顾好自己的!”
他策马前行,很快便来到了吴县南门。
一百卫士早已等待于此。
领头一员小将上前拱手道:
“公子,都尉吕蒙率部在此等候!”
孙绍心中一惊,吕蒙?
他穿越来之前,八岁的孙绍每日里被山一般的课业纠缠,根本没时间了解父亲留给他的卫队,此时竟是他第一次与他的卫队相见,
不成想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吕蒙竟然是这一队卫士的首领!
吕蒙此时还没有入孙权的眼!
话说历史上孙权要清理一些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年轻将领,意图将他们麾下所部整合归拢。
吕蒙害怕被逐出军中,便为部下赶制了绛色的服装和绑腿,并加紧操练。孙权检阅时,吕蒙兵马“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孙权见后大悦,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但没有消减他的兵员,还将他委以重用。
如今孙权刚刚掌权,还没有整合军队,所以吕蒙自然没有被孙权收编。
既如此,这份“好友大礼”咱就收下啦!
“吕都尉辛苦了。”
面对孙绍的客气话,吕蒙没有回应,却弯腰作揖道:
“公子,在下前日领公子之命前往主公处提取霸王枪,却被告知霸王枪乃先主公兵刃,需供奉于祠堂,不得轻动,故而未能取出。
蒙未能完成公子嘱托,请公子责罚!”
孙绍微微皱眉,霸王枪乃是父亲遗物,按道理讲自己取走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可孙权却按住不放,这是什么缘由?
他不及细想,安抚吕蒙道:
“我如今无官无职,乃是白身,我的话自然不是军令,吕都尉能为小子奔波,小子已是感激不尽,又岂会因此责怪吕都尉?”
吕蒙闻言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曾经听闻军中旧友说起,绍公子不爱读书,嚣张跋扈,根本不是一个好相与的。
可耳听为实,眼见为虚,眼前的绍公子虽然只有八岁,可是谦恭有礼,哪是他们口中的那般不堪?
“多谢公子宽恕!”
孙绍微笑着拍了拍吕蒙的肩膀——只是他个子太矮,这个动作坐起来不伦不类,
他也不甚在意,翻身上马,正要让吕蒙带队出发,却听得远处有人高呼:
“绍公子且慢走!”
孙绍回头望去,来者是一位不认识的文士,
只见他身材挺拔,相貌堂堂,虽然衣着简单无多余的饰品,却一身贵气,气度不凡。
背上背着一物,被布条包裹。
孙绍下马作揖,开口询问道:
“这位先生,不知有何见教?”
那文士并没有因为孙绍是个孩子而怠慢,回了一礼方才说道:
“在下鲁肃,乃周公瑾好友,今受公瑾兄所托,前来为绍公子送行。公瑾他不便前来,还望公子理解。”
孙绍笑道:
“绍身份敏感,公瑾叔父避嫌乃是智者所为。倒是先生您,竟是仗义疏财的子敬先生,先生事迹绍素有耳闻,今日一见,实乃三生有幸!”
面对孙绍的恭维,鲁肃笑了笑,解下背上所系之物,递给孙绍。
孙绍双手接过,入手颇沉,长约四尺,感觉是一把兵器。
他疑惑的看向鲁肃,鲁肃解释道:
“公瑾让我转告公子,此次南行,或遇风急浪凶——此乃公瑾着人专门为公子打造的宝刀,望公子能保重自己,若遇见危险,勿要逞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孙绍答谢道:
“多谢子敬先生,子敬先生也替我转告公瑾叔父,公瑾叔父之意,绍已知悉,多谢叔父救命之恩,。”
鲁肃诧异的看了一眼孙绍,没想到这八岁孩童竟聪慧至此!
他能说出“救命之恩”,那便是已然洞察了公瑾的意图!若此子年纪再大些,或许这江东之主还真的轮不到孙仲谋来做。
孙绍表示:这很难猜吗?
——前脚霸王枪被扣,周瑜后脚就让还未出仕孙权的生面孔鲁肃来送刀,这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这是孙权动了杀心,而周瑜让孙绍小心行事,若局势不对,逃得性命再说!
智力已经超过80的孙绍,思考能力比以前强了许多,若按照这个标准比对一下,穿越之前,他大概只有四五十的智力吧……
鲁肃拱手:
“绍公子既然知晓公瑾之意,我便不再多说,公子保重,告辞。”
孙绍一揖到底,回道:
“子敬先生,告辞!”
随后他转身上马,招呼吕蒙道:
“吕都尉,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