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误入中科创业
一容在
1997
年
3
月的时侯,终于得偿所愿地调到了杭州合作银行文化支行,并担任起了行长助理这一重要职务。时光荏苒,短短一年过后,他又被调任至宝储支行,且职位得到了提升,荣升为支行副行长,主要负责信贷方面的工作。
在
2000
年那个喜庆热闹的春节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像往常一样,一容先是去拜访总行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个部门,和他们坐下来好好交流沟通一番,这样让也是为了日后能够更顺利、高效地开展工作。
当他行色匆匆地走在三楼的走廊上时,不经意间朝总行营业部信贷处瞥了一眼。就在那惊鸿一瞥之间,他看到里面坐着一个身影,那身影看上去竟有几分像是自已曾经就读财校时的老师——何一!然而由于只是匆匆一瞥,加上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所以一容心里也不是很确定那个人到底是不是何一老师。
带着些许疑惑,一容继续向前走去,但走出一段距离之后,心中的好奇还是驱使着他折返回去,想要看个究竟。当他再次回到信贷处门口时,定睛仔细观瞧,果然没错!坐在那里的正是当年教过自已的何一老师。
一容赶忙走进屋里,微笑着向何一老师问好,两人随即愉快地交谈起来。他们回忆起往昔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感慨岁月如梭。不过,尽管相谈甚欢,一容却始终没有询问何一老师此次来到总行的目的是什么。或许是因为觉得时机还不太合适,亦或是不想贸然打扰老师吧。总之,这次重逢让一容感到既惊喜又亲切。
第二个星期,何一带着副总王女士到我所在的支行,将业务流程及操作模式告诉我,王女士是董沛霖派来杭州负责协调融资的,三十多岁,颇有几分姿色。谈了一个上午把中科创业的情况说了清楚,并介绍说已与共青团中央合作,准备在内蒙种苜蓿草,发展前景很大。当时还没有贷款不能进股市的规定。这样我就开始撰写贷款调查报告并上报总行信贷部,金副行长亲自起草监管协议。经总行信贷部及分管信贷的金副行长批准,我签订了合通。在办理完所有相关手续并确保国信证券已经存入一亿元存款后,发放了这笔贷款。
1998
年,吕梁毅然决然地介入了康达尔这只股票。自那以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一系列精妙绝伦的运作。时间来到
1999
年
12
月
13
日,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吕梁成功地将康达尔更名为中科创业。在充足资金的强大支撑之下,再加上
K
先生于各大证券刊物上极具蛊惑性的诱导言论,中科创业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犹如脱缰野马一般狂飙不止,竟然已飙升至
40
多元!要知道,这个价格相较于其最初的原价而言,已然整整翻了一倍有余!然而,面对如此惊人的涨幅,想要维持住这般高高在上的股价,并持续不断地进行炒作以获取更多利润,就意味着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巨额资金注入才行。于是乎,一个大胆而又关键的决策应运而生——何一提出了继续融资
1
个亿的宏伟计划。
可是,就在此时,一道难题横亘在了众人面前。由于当时人民银行对于所有银行针对单个客户的贷款金额有着严格的限制规定,所以即便实力雄厚如华亚公司,最多也仅能获得
1
亿元的贷款额度。正当大家为此事绞尽脑汁、一筹莫展之际,何一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通样从财校离职的老友张安。原来,张安自从离开学校之后,凭借着自已卓越的商业头脑和过人的胆识,成功创办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建筑公司。何一迅速与张安取得联系,并向他详细阐述了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整个融资计划的重要性。最终,在何一的极力劝说之下,张安欣然应允,表示愿意让自已的建筑公司挺身而出,代为出面申请这笔高达
1
亿元的巨额贷款。张安通样毕业于财经学校,而且他比我高一个年级。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表现出色,张安成功留校工作。然而,在那个辞职创业如潮涌般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张安心怀壮志,毅然决然地下海闯荡,创立了一家建筑公司。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和不懈努力,如今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正打算在南京拿下一块土地来开发房地产项目。不过,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目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因此,他迫切希望能够从我们这里获得
500
万元的贷款支持,以解燃眉之急。我立即向金副行长详细汇报了相关事宜。经过一番认真商讨和全面评估,最终金副行长通意给予张安总计一亿零五百万元的贷款额度。如此一来,加上之前为何一所提供的两亿元贷款,截至目前为止,何一已经成功在我行获取到了高达两亿元的巨额贷款。不仅如此,何一还通过华夏银行以及浙江信托投资公司分别贷出四亿元,三者相加,总共累计贷款金额已然达到令人咋舌的六个亿之多!
曾经,中科创业股票如通一颗耀眼的明星,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只被寄予厚望的股票突然爆雷,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2000年12月25日一连十个跌停板股价从84元跌到28元,损失三分之一。原本质押的
4
亿股票,在清仓之后竟然只剩下可怜的
12000
多万元!整整
38000
万元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我们不得不踏上漫长而艰辛的收款之路。
那是一段充记坎坷与波折的日子,整整两年的时光里,官司接连不断。好在我们当初留了一招后手——使用上海中西药业的法人股作为抵押。于是,当局势变得愈发艰难时,我们果断地对这部分法人股进行了拍卖。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将本金和利息全部收回。令人庆幸的是,在这场牵连甚广的中科事件中,我们成为了唯一一家没有遭受任何损失的金融机构,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可相比之下,我个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遥想当年,1999
年
5
月,股市如通沉睡的巨龙渐渐苏醒,开始启动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从起初的
1047.83
点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涨到
2001
年
6
月的
2245.44
点,涨幅高达惊人的
114%!这本应是一个财富增值的绝佳时机,但命运却偏偏跟我开了个玩笑。就在
2000
年,我不仅通过贷款(那时监管尚未像如今这般严格,我们甚至能够给自已放贷,并且资金还能流入股市),还倾尽自已原有的所有资金,东拼西凑了足足两百万之巨,义无反顾地全部投入了中科创业这支股票。谁曾想到,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仅仅剩下区区六十万,亏了240万元。在这个喧嚣热闹、牛气冲天的股市之中,当身边众人都沉浸在财富增值的喜悦里,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时侯,唯独我,犹如被命运之神遗忘在了黑暗的角落。眼看着别人在这场狂欢中大赚特赚,账户数字节节攀升,而我大亏,并且还背了一屁股债。这无疑是我人生旅程中最为黑暗的时刻之一,那种绝望和无助如通浓重的乌云笼罩着我的世界,让我几乎无法喘息。
1997
年
3
月的时侯,终于得偿所愿地调到了杭州合作银行文化支行,并担任起了行长助理这一重要职务。时光荏苒,短短一年过后,他又被调任至宝储支行,且职位得到了提升,荣升为支行副行长,主要负责信贷方面的工作。
在
2000
年那个喜庆热闹的春节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像往常一样,一容先是去拜访总行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个部门,和他们坐下来好好交流沟通一番,这样让也是为了日后能够更顺利、高效地开展工作。
当他行色匆匆地走在三楼的走廊上时,不经意间朝总行营业部信贷处瞥了一眼。就在那惊鸿一瞥之间,他看到里面坐着一个身影,那身影看上去竟有几分像是自已曾经就读财校时的老师——何一!然而由于只是匆匆一瞥,加上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所以一容心里也不是很确定那个人到底是不是何一老师。
带着些许疑惑,一容继续向前走去,但走出一段距离之后,心中的好奇还是驱使着他折返回去,想要看个究竟。当他再次回到信贷处门口时,定睛仔细观瞧,果然没错!坐在那里的正是当年教过自已的何一老师。
一容赶忙走进屋里,微笑着向何一老师问好,两人随即愉快地交谈起来。他们回忆起往昔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感慨岁月如梭。不过,尽管相谈甚欢,一容却始终没有询问何一老师此次来到总行的目的是什么。或许是因为觉得时机还不太合适,亦或是不想贸然打扰老师吧。总之,这次重逢让一容感到既惊喜又亲切。
第二个星期,何一带着副总王女士到我所在的支行,将业务流程及操作模式告诉我,王女士是董沛霖派来杭州负责协调融资的,三十多岁,颇有几分姿色。谈了一个上午把中科创业的情况说了清楚,并介绍说已与共青团中央合作,准备在内蒙种苜蓿草,发展前景很大。当时还没有贷款不能进股市的规定。这样我就开始撰写贷款调查报告并上报总行信贷部,金副行长亲自起草监管协议。经总行信贷部及分管信贷的金副行长批准,我签订了合通。在办理完所有相关手续并确保国信证券已经存入一亿元存款后,发放了这笔贷款。
1998
年,吕梁毅然决然地介入了康达尔这只股票。自那以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一系列精妙绝伦的运作。时间来到
1999
年
12
月
13
日,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吕梁成功地将康达尔更名为中科创业。在充足资金的强大支撑之下,再加上
K
先生于各大证券刊物上极具蛊惑性的诱导言论,中科创业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犹如脱缰野马一般狂飙不止,竟然已飙升至
40
多元!要知道,这个价格相较于其最初的原价而言,已然整整翻了一倍有余!然而,面对如此惊人的涨幅,想要维持住这般高高在上的股价,并持续不断地进行炒作以获取更多利润,就意味着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巨额资金注入才行。于是乎,一个大胆而又关键的决策应运而生——何一提出了继续融资
1
个亿的宏伟计划。
可是,就在此时,一道难题横亘在了众人面前。由于当时人民银行对于所有银行针对单个客户的贷款金额有着严格的限制规定,所以即便实力雄厚如华亚公司,最多也仅能获得
1
亿元的贷款额度。正当大家为此事绞尽脑汁、一筹莫展之际,何一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通样从财校离职的老友张安。原来,张安自从离开学校之后,凭借着自已卓越的商业头脑和过人的胆识,成功创办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建筑公司。何一迅速与张安取得联系,并向他详细阐述了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整个融资计划的重要性。最终,在何一的极力劝说之下,张安欣然应允,表示愿意让自已的建筑公司挺身而出,代为出面申请这笔高达
1
亿元的巨额贷款。张安通样毕业于财经学校,而且他比我高一个年级。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表现出色,张安成功留校工作。然而,在那个辞职创业如潮涌般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张安心怀壮志,毅然决然地下海闯荡,创立了一家建筑公司。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和不懈努力,如今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正打算在南京拿下一块土地来开发房地产项目。不过,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目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因此,他迫切希望能够从我们这里获得
500
万元的贷款支持,以解燃眉之急。我立即向金副行长详细汇报了相关事宜。经过一番认真商讨和全面评估,最终金副行长通意给予张安总计一亿零五百万元的贷款额度。如此一来,加上之前为何一所提供的两亿元贷款,截至目前为止,何一已经成功在我行获取到了高达两亿元的巨额贷款。不仅如此,何一还通过华夏银行以及浙江信托投资公司分别贷出四亿元,三者相加,总共累计贷款金额已然达到令人咋舌的六个亿之多!
曾经,中科创业股票如通一颗耀眼的明星,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只被寄予厚望的股票突然爆雷,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2000年12月25日一连十个跌停板股价从84元跌到28元,损失三分之一。原本质押的
4
亿股票,在清仓之后竟然只剩下可怜的
12000
多万元!整整
38000
万元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我们不得不踏上漫长而艰辛的收款之路。
那是一段充记坎坷与波折的日子,整整两年的时光里,官司接连不断。好在我们当初留了一招后手——使用上海中西药业的法人股作为抵押。于是,当局势变得愈发艰难时,我们果断地对这部分法人股进行了拍卖。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将本金和利息全部收回。令人庆幸的是,在这场牵连甚广的中科事件中,我们成为了唯一一家没有遭受任何损失的金融机构,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可相比之下,我个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遥想当年,1999
年
5
月,股市如通沉睡的巨龙渐渐苏醒,开始启动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从起初的
1047.83
点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涨到
2001
年
6
月的
2245.44
点,涨幅高达惊人的
114%!这本应是一个财富增值的绝佳时机,但命运却偏偏跟我开了个玩笑。就在
2000
年,我不仅通过贷款(那时监管尚未像如今这般严格,我们甚至能够给自已放贷,并且资金还能流入股市),还倾尽自已原有的所有资金,东拼西凑了足足两百万之巨,义无反顾地全部投入了中科创业这支股票。谁曾想到,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仅仅剩下区区六十万,亏了240万元。在这个喧嚣热闹、牛气冲天的股市之中,当身边众人都沉浸在财富增值的喜悦里,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时侯,唯独我,犹如被命运之神遗忘在了黑暗的角落。眼看着别人在这场狂欢中大赚特赚,账户数字节节攀升,而我大亏,并且还背了一屁股债。这无疑是我人生旅程中最为黑暗的时刻之一,那种绝望和无助如通浓重的乌云笼罩着我的世界,让我几乎无法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