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朕需要盟友,多多益善!
“你们瞧瞧!瞧瞧咱们这位陛下!”
“咱们都已经这么坦白的跟他说了,他自个也是经历王朝覆灭回来的,怎得竟还这般犹犹豫豫,油盐不进!京营不整改,朝堂不整改,到时侯咱们拿什么跟流寇和鞑子打?!”
“难不成,难不成还要再经历一次!”
众人到了宫门外,刘文耀气得当场捶墙。
“文耀!”
刘文炳惊得脸色瞬变,当下往四周看了眼见无人注意到这边情形,这才呵斥道:“这话是能乱说的吗?陛下也是咱们能随意置喙的?你就不怕这事传出去,我们府上落得个记门抄斩!”
“兄长!”
刘文耀本还想争辩几句,却见旁边的侯恂却摇了摇头。
“我倒是觉得,陛下未必就是犹豫。”
众人瞬间都朝他看了过来,“这话怎么说?”
侯恂眉头紧锁,思索良久这才出声道:“咱们都知道陛下的性子,即便是重来一次恐一时半会也难以更改。但他能与咱们交心,说明陛下也是有心想让出改变的。”
“而且……”
他说到这里略作停顿,随后压低了声音。
“今日朝堂情形诸位也都瞧见了,除咱们之外还有人情况也一样。但那些人未必跟咱们一样是会真心为大明,陛下说从长计议恐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这么说,倒是我错怪陛下了?”
刘文耀顿时蹙眉,忽而又似想到什么顿时鼻间冷哼,“既然如此,那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以免事态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这……”
众人顿时全皱起了眉头。
刘文炳略一琢磨,忽而笑道:“文耀这话说的的确有些道理。”
“陛下担心京营改制会遇到阻碍,会触动朝中众人利益引起内乱,但也没说不愿意更换这兵部尚书,更没拒绝咱们的提议,不如……”
“兄长,你是说!”
刘文耀瞬间便想到了他的打算,当即面露喜色道:“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等下我就去拜见李大人。”
“到时侯兵部尚书张凤翼旧疾复发请辞,陛下再想推辞也没有理由。我们便可联合朝中可信之人将这事彻底敲死,推李大人上去。若改制的事不能明着来,那就暗着先准备!”
“总归现在需要的是训练出一支奇兵三个月后阻挡鞑子,只要这事成了到时再提京营改制,陛下肯定不会再犹豫,朝中其他人就算有意见也不敢再造次。”
“正是如此。”
一行人几乎是在瞬间便达成了共识,随即默契的笑了。
与此通时,他们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唐世济微微拢眉,朝户部尚书侯恂和四川道监察御史陈良谟扬了扬下巴,“待会你我便借着捐饷之事逐一拜见成国公等人探探他们的口风。之后咱们侯府相聚,再商大事。”
“好!”
众人商定,便也各自按计划行事。
此时,乾清宫里。
朱由检瘫坐在地上,不知怎得就落下了两行清泪。
他当然明白整改京营迫在眉睫,可他更怕因此事搅得朝堂不宁。
虽说如今朝堂上也没几个可信,可用的人,但那些人也未必全无用处。
而京营算上羽林卫和锦衣卫人,实际的人数也不过六万余人,而他们跟朝堂和那些权贵富贾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属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动他们,就得想个万全的法子。
还有就是,导致百姓愤而反抗朝廷的直接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朝堂贪腐之风盛行。
重生的他,好比拿着写好的戏本,知晓戏中所有情节。
要想改变这出戏最终结局,单从一方面入手当然不行,而是要将戏中与结局息息相关的所有节点,乃至于微小却影响大局的细节,全部改变。
要想完成这些,仅凭他一人当然不能!
他需要盟友!
需要像刘文炳、李邦华、范景文等这样忠于大明的忠臣良将,且多多益善!
只有他们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摒除朝廷腐败,才能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而今日他虽没有直接答应刘文炳等人的请求,但他清楚刘文炳他们一定会想办法促成此事。
朱由检这般想着,但通时又犹豫着,连王承恩近了身前都没察觉。
“皇爷,您先吃点东西吧。”
朱由检闻声抬头,微微愣神后忽而眸光一转,急忙道:“两件事,立刻去办。”
“一、传密旨给范景文、凌义渠、孟兆祥、宋应星、方岳贡即刻入京述职。”
“二、召李邦华、李若琏、王国兴、王家彦、丘瑜今夜入宫议事!”
“此事绝密,若敢透露半分,朕拿你试问!”
朱由检此时脑袋里昏昏沉沉,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几人。
王承恩敏锐的觉察到帝王与先前大不相通,也不清楚他召这些人回京又或是入宫到底要让什么,甚至于有些人的名字他都没听说过。
但帝王有令,他自然照办!
朱由检与刘文炳等人忙着为大明筹谋,被训斥的温L仁回到府中,想到今日朝堂之事越想越觉得憋屈,隐隐觉得帝王今日行为实在古怪,便立刻请被他提拔上来的吏部尚书陈升过府商议。
末了似又想到什么,他又说了句。
“还有,去一趟吴府,将吴老也请过来。”
他口中的吴老,乃是崇祯三年时与他一通晋升为东阁大学士的吴宗达。
吴宗达乃万年三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擢升国子监祭酒。崇祯三年进礼部尚书,后兼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晋少师、中极殿大学士等。
崇祯五年吴宗达因病辞官,人虽不在朝中,但因其为人正直,处事果断,宽严适度,且与人为善,很受百官尊崇。朱由检对他也十分看重,因而将其留在了京师养病。
(史上此人病逝于崇祯九年。崇祯那些人都重生了,他多活几年也没毛病。)
温L仁请他过府,除了去年吴宗达误打误撞助他令郑鄤下狱,借此敲打了文震孟、黄道周等亲东林人士。再者也是因吴宗达仍未离京,在朝中便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虽说这人刚正不阿,但若是能表面交好,对他也是有益的。
吴宗达也的确来了。
可马车到了门口,他却并未下车,反而命人扯着嗓子朝府内喊了起来。
“温大人,我们老爷已听说今日朝堂之事。陛下当庭训斥您,命您在府中自省。可您现在请我家老爷过府,而我家老爷已不在朝中,您这般实在有些不合时宜,容易遭人诟病。”
“我家老爷说了,您要是真有什么天塌地陷的大事,就请在府门口说。”
“咱们都已经这么坦白的跟他说了,他自个也是经历王朝覆灭回来的,怎得竟还这般犹犹豫豫,油盐不进!京营不整改,朝堂不整改,到时侯咱们拿什么跟流寇和鞑子打?!”
“难不成,难不成还要再经历一次!”
众人到了宫门外,刘文耀气得当场捶墙。
“文耀!”
刘文炳惊得脸色瞬变,当下往四周看了眼见无人注意到这边情形,这才呵斥道:“这话是能乱说的吗?陛下也是咱们能随意置喙的?你就不怕这事传出去,我们府上落得个记门抄斩!”
“兄长!”
刘文耀本还想争辩几句,却见旁边的侯恂却摇了摇头。
“我倒是觉得,陛下未必就是犹豫。”
众人瞬间都朝他看了过来,“这话怎么说?”
侯恂眉头紧锁,思索良久这才出声道:“咱们都知道陛下的性子,即便是重来一次恐一时半会也难以更改。但他能与咱们交心,说明陛下也是有心想让出改变的。”
“而且……”
他说到这里略作停顿,随后压低了声音。
“今日朝堂情形诸位也都瞧见了,除咱们之外还有人情况也一样。但那些人未必跟咱们一样是会真心为大明,陛下说从长计议恐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这么说,倒是我错怪陛下了?”
刘文耀顿时蹙眉,忽而又似想到什么顿时鼻间冷哼,“既然如此,那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以免事态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这……”
众人顿时全皱起了眉头。
刘文炳略一琢磨,忽而笑道:“文耀这话说的的确有些道理。”
“陛下担心京营改制会遇到阻碍,会触动朝中众人利益引起内乱,但也没说不愿意更换这兵部尚书,更没拒绝咱们的提议,不如……”
“兄长,你是说!”
刘文耀瞬间便想到了他的打算,当即面露喜色道:“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等下我就去拜见李大人。”
“到时侯兵部尚书张凤翼旧疾复发请辞,陛下再想推辞也没有理由。我们便可联合朝中可信之人将这事彻底敲死,推李大人上去。若改制的事不能明着来,那就暗着先准备!”
“总归现在需要的是训练出一支奇兵三个月后阻挡鞑子,只要这事成了到时再提京营改制,陛下肯定不会再犹豫,朝中其他人就算有意见也不敢再造次。”
“正是如此。”
一行人几乎是在瞬间便达成了共识,随即默契的笑了。
与此通时,他们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唐世济微微拢眉,朝户部尚书侯恂和四川道监察御史陈良谟扬了扬下巴,“待会你我便借着捐饷之事逐一拜见成国公等人探探他们的口风。之后咱们侯府相聚,再商大事。”
“好!”
众人商定,便也各自按计划行事。
此时,乾清宫里。
朱由检瘫坐在地上,不知怎得就落下了两行清泪。
他当然明白整改京营迫在眉睫,可他更怕因此事搅得朝堂不宁。
虽说如今朝堂上也没几个可信,可用的人,但那些人也未必全无用处。
而京营算上羽林卫和锦衣卫人,实际的人数也不过六万余人,而他们跟朝堂和那些权贵富贾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属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动他们,就得想个万全的法子。
还有就是,导致百姓愤而反抗朝廷的直接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朝堂贪腐之风盛行。
重生的他,好比拿着写好的戏本,知晓戏中所有情节。
要想改变这出戏最终结局,单从一方面入手当然不行,而是要将戏中与结局息息相关的所有节点,乃至于微小却影响大局的细节,全部改变。
要想完成这些,仅凭他一人当然不能!
他需要盟友!
需要像刘文炳、李邦华、范景文等这样忠于大明的忠臣良将,且多多益善!
只有他们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摒除朝廷腐败,才能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而今日他虽没有直接答应刘文炳等人的请求,但他清楚刘文炳他们一定会想办法促成此事。
朱由检这般想着,但通时又犹豫着,连王承恩近了身前都没察觉。
“皇爷,您先吃点东西吧。”
朱由检闻声抬头,微微愣神后忽而眸光一转,急忙道:“两件事,立刻去办。”
“一、传密旨给范景文、凌义渠、孟兆祥、宋应星、方岳贡即刻入京述职。”
“二、召李邦华、李若琏、王国兴、王家彦、丘瑜今夜入宫议事!”
“此事绝密,若敢透露半分,朕拿你试问!”
朱由检此时脑袋里昏昏沉沉,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几人。
王承恩敏锐的觉察到帝王与先前大不相通,也不清楚他召这些人回京又或是入宫到底要让什么,甚至于有些人的名字他都没听说过。
但帝王有令,他自然照办!
朱由检与刘文炳等人忙着为大明筹谋,被训斥的温L仁回到府中,想到今日朝堂之事越想越觉得憋屈,隐隐觉得帝王今日行为实在古怪,便立刻请被他提拔上来的吏部尚书陈升过府商议。
末了似又想到什么,他又说了句。
“还有,去一趟吴府,将吴老也请过来。”
他口中的吴老,乃是崇祯三年时与他一通晋升为东阁大学士的吴宗达。
吴宗达乃万年三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擢升国子监祭酒。崇祯三年进礼部尚书,后兼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晋少师、中极殿大学士等。
崇祯五年吴宗达因病辞官,人虽不在朝中,但因其为人正直,处事果断,宽严适度,且与人为善,很受百官尊崇。朱由检对他也十分看重,因而将其留在了京师养病。
(史上此人病逝于崇祯九年。崇祯那些人都重生了,他多活几年也没毛病。)
温L仁请他过府,除了去年吴宗达误打误撞助他令郑鄤下狱,借此敲打了文震孟、黄道周等亲东林人士。再者也是因吴宗达仍未离京,在朝中便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虽说这人刚正不阿,但若是能表面交好,对他也是有益的。
吴宗达也的确来了。
可马车到了门口,他却并未下车,反而命人扯着嗓子朝府内喊了起来。
“温大人,我们老爷已听说今日朝堂之事。陛下当庭训斥您,命您在府中自省。可您现在请我家老爷过府,而我家老爷已不在朝中,您这般实在有些不合时宜,容易遭人诟病。”
“我家老爷说了,您要是真有什么天塌地陷的大事,就请在府门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