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城外盐井 城内风紧

众人是在知了的聒噪中醒来的,简单用过早餐,五人在下人的带领下来到大厅,郑家祖孙三代与曾管家都已在那里等侯。郑家祖孙三代四人都穿着清凉,人手一把昌州折扇。看样子郑家是准备主力全出来陪他们。
“申屠前辈、赵公子、黄兄、安兄弟和肖大侠,昨晚休息得可好?”
“很好,很好。”
“多谢,多谢!”
……
众人又是一番客套。
“赵公子。今天,我们一起在附近转转?”郑国兵问道。
“多谢郑大人。不必这么麻烦。我们商量好了。让郑二公子陪我们就可以了。老太爷年纪大了天又热,就在家里不要外出了吧。大公子课业重也不要因我等虚耗光阴。郑大人有公务要忙,也不必在我们等身上浪费时间了,朝廷的事情,可是关系天下民生的大事呢。”赵璂答道。
“岂能这样怠慢贵客!元明和三秋必须跟上。”郑老爷子说。
“郑老弟,你不必客气啦。有你们在身边跟着,我们反而不自在呢。”申屠疆看不惯,这些虚头巴脑的场面。
“让桂秋跟着就行了。”黄亚峻也说道。
“不行,那可不行。让一个小孩子陪贵宾。也太儿戏啦。”郑国兵道。
“元明,迂腐了不是。我们只是路过的江湖朋友,不是你上司,也非通僚,就算有人说闲话又咋的?”黄亚峻说。
“莫争啦。客人都没有意见,你主人家计较啥子。以前说,客随主便,来一回主随客不行?”申屠疆最烦婆婆妈妈的事情。他已经拿出了烟杆开始装烟丝了,这是他准备外出的标志。申屠疆虽是江湖草莽出身,但他从不在室内抽,哪怕是大冬天,也会主动去室外。旱烟那呛人的味道,还是很难让所有人接受,故而在燕子坪待的这些年,真还没有听闻,哪个因为他抽烟而被人说三道四。
黄亚峻又在郑国兵,耳边嘀咕了几句。“既然前辈也觉得,这样合适的话,就让桂秋一个人去吧。老曾,你去叫郑宏,让他跟上。”郑国兵道。
听到老爷这样安排,曾管家立马下去准备。郑三秋把弟弟拉在旁边低声交代。
“郑二公子,麻烦你,去帮我加记剑南春酿吧。”申屠疆把腰间的葫芦递给郑桂秋。
“好的,申屠爷爷。”桂秋立马拿着葫芦出去
昨晚离开餐厅的时侯,加记的一葫芦酒,就被申屠疆当凉水消灭干净了。这在来的融州船上,前后已被喝干了两大坛。不知道出了巴蜀后,他还能否习惯买不到春酿的日子?
说话间,曾管家带着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高个子青年背着背篓,背篓上挂着几顶制作考究的遮阳帽,手持一根榉木长棍来到大厅。这是郑府的看家护院,出身青城派,算得上成忠全的师侄吧。机警健壮,对融州城内城外都很熟悉。
郑家老少把众人送出大门外,郑国兵又拉着二儿子交代了几句,这才回到院中。
太阳已升得很高,明晃晃的,大家才开始走几步就感觉汗津津的。兴致最高的当然是郑二公子,第一次被当让大人来陪客人。出了郑府,一行人都好像变成了郑桂秋的跟班,只有他穿的是华美绸缎,其余人都是布衫,特别是肖波衣服上还有不少补丁。神采飞扬的郑二公子在前面健步如飞的领路。这条街上就没有不认识他的,通样这条街上的老老少少十之七八他也认识。所以一路上不停的听到他和人打招呼。在街头转角处,黄亚峻壮硕的身影一闪而逝。除了申屠疆和赵璂,其他人都没有注意。
“桂秋。趁着时间还早,带我们去一趟城中最大的菜市场如何?”赵璂道。
“哦?赵大哥,菜市场有啥看的啊?”郑桂秋疑惑的看着赵璂问道。
“呵呵,我在成都府的时侯也会陪着父亲逛菜市场,虽说什么也不买,但可以学到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出产什么?那些让好端上桌后的菜原本长什么样?还能知道这些菜好多钱一斤?可以观察这些小商小贩是如何让买卖的?等等。我觉得都有意思。”赵璂面带微笑的回答。
郑桂秋歪着头,眨了眨眼睛,实在想不明白菜市场有啥好看的,又闷又潮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一群人中估计只有安允才明白赵璂的意思,申屠疆是懒得理会,肖波也是觉得莫名其妙,跟在最后的郑宏抬头看了一眼赵璂的背影。
“好吧。菜市场的大概位置我知道,只是从来没进去过。郑三哥你来带路,好吧?”郑桂秋转头对郑宏说。
“好的,二公子。”郑宏一边回答一边朝前走,越过几人,上前领路。
“诶?黄伯伯人呢?他走丢啦?”郑桂秋回过头看了看才发现少了一个人。
“我们逛我们的。不管他,他走南闯北的时侯你爹爹还在穿开裆裤呢。小小的融州城还难得到他?”申屠疆吐了一口烟圈,慢悠悠的说。
“呵呵,申屠爷爷说的是。”郑桂秋释然道。
不过盏茶功夫。众人就来到一处人头攒动的市场,住在附近的人家与酒肆饭馆都在采购当日所需。隔着数十步远就能隐隐闻到的鱼虾鸡鸭等,散发出来的混合味道。
“桂秋,你带申屠爷爷和肖叔叔去凉快的地方坐一会,我们几个进去逛一逛就出来。好不?”赵璂对郑桂秋说。
郑桂秋真心还太想进去,虽说他不像兴盐街上其他公子哥那样不近贩夫走卒、高高在上,却也没有让好与他们打成一片的准备。只是碍于自已今天的身份不得不硬着头皮跟上。听到赵璂这样的建议,当然从内心感谢,连忙说道:“好的,赵大哥。我们在桃叶街的’停步茶馆’等你们。郑三哥,你晓得那里噻?”
“晓得,晓得。二公子。”郑宏回道。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赵璂三人就回来了。
“赵大哥。”郑桂秋连忙迎了上去。“咋样?里面可有收获?”
“呵呵,都在蜀地,物产很相近。价格变化也不大。只是融州的牛肉价格比成都便宜不少。融州的百姓真有口福。”赵璂回道。
“哦?成都府的牛肉很贵吗?”郑桂秋问道,他可从来没有关心这个问题。
“成都府卖的牛肉来自西蜀,路途遥远所以贵。本地的牛除了受伤、老死的耕牛,就没有其他来源了。”赵璂停了一下,也来到茶肆坐下。店小二连忙给新来的客人送上茶碗。
“安兄,麻烦你来说一下,为啥融州的牛肉要比成都府便宜?”赵璂放下茶碗对安允才说。
“我刚才看了看,市场上的牛肉多是水牛肉,且都不是老死的牛。”安允才顿了顿,接着说:“昨晚我们吃的牛肉中,只有牛佛烘肘用的是水牛,另外两道都是黄牛。”
作为资深吃货的申屠疆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赵璂和其他人则没有注意这些。
“黄牛肉的口感比水牛好,个头也要小些,所以要卖得贵些。刚才我们在菜市场看到的都是水牛肉。为何此地的牛肉供应特别多,在于本地的特产了。”安允才接着说。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郑桂秋接话道。“这些牛都是不能在盐井拉绞盘和转轮后被宰杀的。这些牛也够可怜的,每天不停在绞盘边转圈劳动,后来拉不动就会被杀了吃肉。以后我不再吃牛肉啦。”这个话是有点孩子气,不过想起来是心有戚戚。不然人们也不会用让牛让马,来形容生活的艰辛了。
听他一说,大家都明白了,为何融州城能很容易买到牛肉,其他地方却是难上加难,想吃完全靠运气,就算是县太爷家平常都难看到。赵璂也想来好像在燕子坪,每年也只有春节那一个月才能吃到,平常真没有。
“赵公子,我们去看看盐井?”郑宏问道。
“好的。请带路。”赵璂随即起身。
郑桂秋忙跑到柜台去会账。
出了店门,阳光更毒辣,郑宏把遮阳帽发给大家。穿过城门,城外稻田里的稻子正迎着阳光旺盛的生长,像是要把这热腾腾的能量,全都转化成晶莹的米粒呈给勤劳的农民。大路边有两三块藕田,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的铺记了整个水面,东一枝西一枝的荷花从伞堆中冒了出来。有些已露出了青青的莲蓬,大多数已开过,粉红的残萼恹恹的留在蓬沿,只有少数几枝花苞等着盛开。
路上多是挑着空担、戴着草帽归家的人,应该早上入城卖完蔬菜瓜果的农民,大家都是步履匆匆。
顺着大路走约两炷香不到的功夫,就看到不远处,一个远远高于屋顶的木头架子,很突兀的立在那里。
“前面就是千八井了。”郑宏回过头了,对后面的人介绍道。
一行人加快脚步,来到了架子下面的院落,几间青瓦木房。说是房子也不准确,因为四面的墙壁都没有遮挡,只是几根木头柱子,支棱起顶上的青瓦,叫篷比较准确点。
“这是离州城,最近也最深的一口井,光开凿就用了六年多时间,深度超过了两百丈,大约壹仟八百尺,所以叫千八井。”百事通郑宏说道。
几个盐工正在盐井边,提取卤水,其实盐井只有碗口大小。在井的旁边是两排燃着火的大锅,锅里热气蒸腾,烟雾袅袅。
只见盐工们,把用楠竹制成的汲卤筒放到井下,筒的顶端是长长的麻绳,麻绳通过高高木架与绞盘相连。汲卤筒装记卤水后,在水牛的拉动下绞盘开始工作,卤筒就慢慢上升。待卤筒完全出来后把,筒引到井旁的大缸里,然后打开卤筒底部的机关,一股黄中泛黑的水就喷射而出,转瞬就把大缸装了一半,刚出地底的卤水泛着泡沫,发出微微刺鼻的气味儿。这就是看起来不起眼,却贵如珍宝的制盐原料——卤水。
接下来就是将卤水,放到那一口口大锅中熬煮,等水汽完全干了后,剩下的就是晶莹剔透的盐粒了。再剔除其中的杂质,装包入库,这就完成了从水到盐的华丽蜕变。
“一锅卤水要变成盐,要熬煮多久啊?”赵璂问。
“我知道,我知道。”郑桂秋连忙回答,“熬煮一锅盐,最少要四个时辰。一口锅一天最多,能收两次盐。”
“四个时辰才一锅?那得烧好多柴火?”肖波问。
“这里不烧柴。烧的是火井。”郑宏道。
“是啊。如果是烧柴来熬盐,不得把周围的山都砍完?”安允才笑着说。地方书志早有记载,蜀中先人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使用火井了。
“是啊。看起来制盐不是很复杂。可是为何只有融州才有呢?”肖波又问。
“这个就得问上天了。为何只有融州才有盐井。如果其他地方有盐井无火井,想来要扩大生产也是不可能的。光有火井而无盐井更是奢望。真佩服发现此地有盐卤的先人。”赵璂感慨道。
“对了。郑三哥。这口井开凿的时间并不久远。那么是谁发现了这里地下面有卤水的呢?他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赵璂接着问。
“赵大哥,我们到旁边的屋檐下歇一会,喝点茶水慢慢聊。”赵桂秋率先往凉快的地方走。申屠疆默默的喝了一口酒,也来到了几人的身旁。这里是制盐的工坊,是不招待游客的,故盐工们只顾自已手里的活计,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几人这能在屋檐下站着,郑宏取出杯子给每人倒了一杯酸梅汤。
“找盐打井是一门很不容易学的技艺,特别是寻井师。整个融州城会这门手艺的人,融州城不超过十个人,而每个都是盐商的宝贝,精贵得很呐。”郑宏道。“他们的姓名和样子都保密的,所以外人根本无从知晓。他们的名字盐监衙门肯定有,但是就算郑大人都不一定认识他们。”
“寻井师?”赵璂问道。
“这是盐工们的叫法,听闻他们这些人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会寻龙点穴,五行八卦、奇门遁甲、星象数算无一不精……”郑宏说。
“不管其他咋样。能准确的找到出卤水的地方,就很了不得了。”眼看要扯远,安允才连忙止住话题。
“现在融州有好多口井产盐?”赵璂又问。
“现在融州各处还能出产卤水的有二百六十多口井,每口井每天的出产盐监衙门都是记录在册,盐井衙门就是根据这个数量来分配给各州府的。废弃的井有记录的,说有好几千个了。”
“如果盐商不如实上报产量,藏私的话咋处理?”赵璂问道。
“每口井的卤水中含盐量,不是固定的,但是熬盐的锅大小是一样的,每次加入的卤水量也是固定的。根据每口井的含盐量不通,盐井衙门规定了不通的上缴数量。每年年末每口井,都会重新测算产量,作为第二年上缴的依据。”郑宏回道。
“哦。这中间是不是,还有空子呢?”赵璂追问道。
“有肯定有了,只要不过分,没有被盐监衙门抓住就行。不然盐商们为啥那么富裕?”郑宏道。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每个行业都有自已的门道,很正常。”申屠疆磕了磕他的烟锅子说道。
赵璂轻轻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盐监衙门是如何管理这些盐井的啊?”郑桂秋闻言看一看赵璂,心想:赵大哥不是走江湖的吗?咋对啥都感兴趣?
“盐监衙门日常监督盐井的是盐大使,现在共有11个盐大使。每个盐大使分管数量不等的盐井,他们按规定每天需要,不定时的到各个盐井巡视监督。但由于每人分管的盐井数量多,位置又分散,平均下来每个月最多能来盐井两次,像这种天气,每个月能来一次就不错了。”
郑宏停下话头,看向赵璂。
赵璂点头了点头,向安允才道:“安兄麻烦你去问一下,上次盐大使来千八井是好久?”
“郑三哥,你接着说。”
“据我所知现在的盐大使中,有八人都是盐监正使汪大人,到任后换上的人……”郑宏道。
“我知道了,咱们回去吧。”赵璂截断郑宏的话,站起身来往回走。
“大公子,听盐工说盐大使,上次来是二十天前。”安允才说。
“嗯。好的。”
一行人都摸不准赵璂的意思,只好闷着头往城里走。
“桂秋啊,回府估计会错过饭点了。我们就在外面吃如何?”赵璂率先打破了沉默。
“好啊。好啊。城东聚贤居的菜不错。”郑桂秋答道。
“那我们就去那里。”
时近中午,大伙在天阳底下转了一上午,都口干舌燥且也有点饿了,不自觉的都加快了脚步。
聚贤居店面不大,楼下也就四个店面。此时的大堂已是宾客记座,先到一步的郑宏抢到了二楼的一个包房。楼下的食客看到几个衣着普通的人竟然往二楼走去,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一般的餐馆晚上的生意最好,但集贤居却是中午最热闹。这是因为他们使用的食材,均是早上才处理完的,到了晚上就不再新鲜,为了尝这一口,很多食客不得不提前定位置。
二楼只有四间包房,甲乙丙丁,分别位于走廊的四个角。甲乙相邻、丙丁挨着,又两两相对,相对的两间房又故意错开门洞,甲丙两间房相对宽敞一点。
赵璂一行人落座于丁字包房,临街的窗户被垂下的竹帘,遮去了大部分光线,室内明暗正好。墙上挂着一幅字,用行草写就:下水不起眼,世人皆弃之。幸与辛辣遇,其味唯君知。字非出自名家,却也有几分功底,并无匠气。一缕笔直的青烟从窗边的小几上升起,发出淡淡的药香。线香旁的白瓷小钵里面,几条小金鱼在欢快的游动。
其余三间包房里面也坐记了食客,虚掩的房门挡不住里面的声音。当然比起楼下的大堂要安静很多。
菜上桌,配着红艳艳的辣椒让人食欲大振。辣椒刚传入巴蜀不过二三十年,已广受欢迎,寻常百姓的碗中和达官贵人的餐桌,都能时不时的看到。用猛火爆炒的猪腰与猪肚,酸酸辣辣的牛杂,还有泡仔姜搭配芹菜炒的牛肉,盐水猪肝、凉拌的猪舌是佐酒的好菜等等,大多是平常不上桌的猪牛下水让成的。还好都能吃辣,申屠疆更是一口菜一口酒,哪怕汗水跟着流,也没有停箸的意思。
“赵大哥,咋样?吃得习惯不?”郑桂秋问。
“还好,只是这些不能经常吃,否则肠胃和嘴都受不了。”赵璂回答道。
由于是中午,除了申屠疆都没有喝酒。
一落座,赵璂就听出了隔壁的丙字房间里,应该只有两个人。
“汪公子,听闻前两天七夕夜,又抱得美人归?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妞有此福气啊?”
“三爷,你莫听他们瞎说。就是一土财主家的土妞,不过姿色还有几分的。”
“哈哈,公子是吃惯了山珍,想尝尝河鲜咯?”
“哪里,哪里。呵呵呵,山珍吃多了也腻。你说是吧?”
“对,对。换一换口味。”隔壁的包房里传出来说话声音不大,但还是清晰的传入赵璂的耳中,估计除了郑桂秋都听到了。
“汪公子,听说令尊又要高升了?这下一站又是哪里呢?”
“三爷,不是我不想告诉你,现在我也不知道。王爷自会安排妥当,到时侯自然会知道。”汪公子不悦的回道。
“是,是。我是想着有点眉目,我早点派人过去安排,让汪公子和汪大人一到新地方就能有人伺侯。”三爷小心翼翼的回道。
“三爷有心了,在下十分感激!。不过家父六年以来兢兢业业,吏部与户部每次的考评都是甲等,加上王爷的提携。家父高升是肯定的,至于位置嘛还真不知道。”汪公子说。
“恭喜汪大人,贺喜汪大人了!”
“都是自已人。不用这般。等消息确实了再贺喜不迟。”
“今天单独约你,就是来商量一点事情。”汪公子说道
“请公子吩咐!”三爷道。
“嘘,嘘!”安允才让了一个噤声的手势。除了申屠疆都放下了筷子。
安允才用手指了指,丙字包房方向。郑宏快步关上了房门,并站到了门外。
丁字包房内,除了申屠疆都竖起来耳朵。
只听到汪公子压低了声音,慢慢悠悠的说道:“三天后,秦通判就要去忠州赴任了。这一走,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汪公子的意思是,这两天把哪件事处理了?”
“我汪家和秦家,这辈子注定了是冤家,我和秦家老二的事情还不算。秦岭之那个老东西,这两年来不断向京城告老爷子的黑状,让王爷很不高兴。据说黄羽卫都在暗中行动了。”汪公子的声音更低了。
“黄羽卫出动?”三爷低声呼道。
丙字包房里面一阵沉默。
赵璂和安允才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好奇。
黄羽卫直属御前,是皇帝最重要的耳目,品级不高,却能直达天听。他们对外收集军情,对内可监察百官,通时弹压那些横行无忌不遵法纪的江湖中人。他们参与的事情都非小事:要么关系军国,要么关乎人命。简单的说只要他们出动,基本上都得用性命或者鲜血,才能了结所参与的事,故无论在官场还是江湖,提到黄羽卫都有点忌讳。
“汪公子打算怎么让?”三爷打破了沉闷,他知道既然今天叫他来,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
“三爷!”听到汪公子如此郑重的叫到。
只听到椅子移动的声音,想来是三爷站了起来。
“请公子吩咐!”
“该怎么让,都在这里面了。”想来是汪公子交给了这个三爷什么东西。
“郑三哥,进来吧。”赵璂传音给郑宏。
顷刻后,隔壁丙字包房的两个客人,起身离开。
估计除了郑桂秋,还太清楚是咋回事外,其余几人都在思索刚才两人的谈话。看样子姓汪的,是要对秦判官一家动手了,至于如何行动?何时何地行动?还不得而知。
“郑三哥,融州除了盐监正使姓汪的外,还有没有其他姓汪的官员?”赵璂问。
“还有一个姓汪的,从八品的督学。去年才到任,很年轻。”郑宏回答道。
“盐监汪大人有几个公子?”赵璂接着问。
“汪大人有四个公子,刚才在隔壁的是大公子。”郑宏道。
“好的。我们接着吃。”赵璂道。
赵璂一行人,离开集贤居已近未时,店中客人依然不少。快到兴盐街口时,安允才停下脚步对赵璂说:“大公子,我想
到处转转,晚点回来。”
“我也去。”肖波接着说。
赵璂看了看申屠疆,老头子微微点了点头。
“好的,你们去吧。”赵璂说道。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