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城墙根儿的春天

春天是个盛大的形容词,我觉得西安最美的春天都在城墙根儿。
沿着西安城墙根儿走,古老的城墙,厚实的砖头,是历史的印记,如通西安人的性格,敦厚老实,本分保守。
西安的城墙根儿樱花,杏花,梨花,市里到处都是花,还有那枝头的新绿,一丛丛一片片,从远处看,钟楼,鼓楼,老城墙,都掩盖在一片花海里。
春天的西安就属城墙根儿最美。童年时,城墙根儿是每个周末放风筝的地方,也是骑自行车和滑冰的地方。到环城公园去散散步,看别人遛狗,遛鸟。有时侯也跟爷爷一起来城墙根儿,到环城公园听老西安吼两嗓子秦腔,看老头儿练剑,练太极,下象棋。
90年代的西安城墙根儿有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在千禧年后被一间间新潮的酒吧和咖啡馆取代。90年代代表我的童年时光,去书院门看看,和爸爸一起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每一个都有讲究,爸爸懂,可是我总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时侯学书法,爸爸还在书院门给我刻了两个章,一个刻着“畅宇学画”,一个刻着“畅宇之印”。小学时老师要求书要包书皮。爸爸会拿结实的牛皮纸给我包,就是在书院门买的。可是后来我喜欢上了花花绿绿的包装纸,外公就带我跑到城隍庙去,那里更便宜。
90年代,我也经常和外公一起去书院门,看书法家现场创作,看各种国画作品,跟外公一起品鉴,这个好看还是那个好看,看看而已,从来没敢问过价钱,我们知道买不起。看完书画,祖孙俩一起走到柏树林,吃一碗泡馍,要两个馍,一共十五块钱。有时会吃一碗葫芦头,也是两个馍,还是一共十五块钱。
从书院门走地下通道到街对面就是湘子庙街,二十年过去了,路边的小餐厅换了老板,小卖部都是手机支付,有干净漂亮的网红小店,可是因为还是在这古老的城墙根儿下,高大的树木,狭窄的小路,树荫在路上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骑自行车来来往往的人,湘子庙街给我的感觉一点儿都没变,还是童年记忆里的样子。
小时侯,我在城墙根儿上过补习班,下课后和通学一起压马路,买零食,给通学起外号,说老师坏话,聊明星八卦,在街上晃荡好久才回家。夏天时会在小卖部买钟楼小奶糕,五毛钱一根,这大概是西安娃最爱的雪糕。冬天会买烤红薯,红薯摊的老爷爷会带着厚厚的,脏脏的手套,从烤炉里拿出一个热腾腾的红薯,兜里掏一块钱给他,接过外皮略微有些烤黑的红薯,和通学一人一半,边走边吃。
高中毕业之后去外地上学,我对西安最美好的记忆停留在18岁。可是不管离开西安多久,回来时总是亲切的,家毕竟是家,是你无论走哪儿都会想念的地方。
离开后,我无时无刻不会想念这座城市,想念那些好听的地名儿:安远门,永宁门,书院门,玉祥门,得福巷,小雁塔,大雁塔。想念春日的长安,在一片花海之中,从日出到晚霞,待到星空挂在城墙上,将月光剪下一段下酒,饮一杯就忘了春秋,再一杯竟惹起了离愁。少年的欲求,中年的烦恼,都化作故乡最美的温柔。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