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小时候
我家原来住在小镇的中心的一条小街上,小学就在我家后面的一条街上,走路过去只有五分钟吧。上小学的时侯有时侯忘记带课本作业啥的,课间铃一打,飞一般从教室里背出来,跑下楼来,跑家里抓起了东西,又飞一般的跑回去,瞬间回到课堂,让了一会上课铃声才响了起来。前几天我还去了小学,感觉一切都没变,只是学校的楼房变矮了,操场变小了。
我上的幼儿园就在小学旁边,上了小学的时侯,我还经常从小学里翻了围墙去幼儿园里玩滑滑梯,有一次玩滑滑梯裤子都磨破了,回家还被家里大人说了一顿。
那时小学放学真早,基本都是三点半,那时是每周五点半的学习日,每周三下午是放假的,经常搞一些小队活动。每天放学也是不是在操场上踢球,就是在回家路上各种玩耍。
回家路上有很多洗衣服的水泥板,我们在附近找了两块砖头往水泥板的两边一放,找了根竹竿,放在两边的砖头上面,就当成了横网,然后把书包里拿住两块很破旧的乒乓板,几个人就开始打了起来,那时经常和我在一起有有来教西、黄刚、海叶等通学,总是喜欢一起打。这里面好多通学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在一起的。平时课间休息十分钟,都要拿个铅笔盒放在课桌当中,拿出课本或者别人的铅笔盒当成乒乓拍子,哪怕一会也不能放过,多么抓紧时间。现在知道为啥中国是乒乓王国了吧,我们后面几届有个学校进入了上海市乒乓球队,后来我的小学就成为了乒乓球特长学校。
小学放学的时侯经常在各种弄堂里踢球,两边各摆放两个书包,两个书包中间隔了2米多一点,就可以开始踢球了。
没事还经常去河边玩,家里人经常叮嘱不要去河边玩水,容易被淹死。那时侯河边停放着好多木排,那些的木排常年泡在水里,好多根并成一排。那时经常从这边跳到那一边,有时侯不留神就掉到水里了。我也有过一次在初冬了,一不留神脚下打滑,下半身几乎就泡在水里了。我怕被家里骂,当时和来教西在一起,然后我把下半身全脱了,就留了个短裤,把上身的衣服脱了一件盖在腿上,没事就坐在河边打水漂。
我们来两个没事在河边找了很多扁平的石头,不断的打水漂。我这个手不巧,刚开始只能漂个三四下,最多时侯也就七八下,他脑子好手也巧一点,每次都打的比我多,很轻松。听说世界上最多的世界记录可以漂20多下,可以漂100多米。一直过了一个多小时,幸亏有点风,裤子差不多干了,我赶紧穿好,麻溜的回家了。幸亏天色有点暗了,家人也没注意。奶奶你年纪大了,眼神不好,父母工作了一天,估计累了也没看到,躲过一劫。不过我的父母都很和蔼,基本不会动手的,最多批评几句。
以前小学里经常还有玩的吃砖头,就是把一块砖头放在很远的地方,一个离开那块砖头大约五六米的地方站定,然后拿另外一块砖头,以各种姿势去瞄准那块砖头,以倒下为任务完成,以不通姿势为不通的关卡难度。我有一次在玩这个,突然有个人从旁边踢球的跑过来,我扔出去的砖头正好砸中他,幸亏砖头不重,脑袋还是砸出血了,家里为此还赔了点钱,那时的人都还比较善良。打这以后我就没玩过这个游戏了。
我自已又是高度近视,小学里就开始戴眼镜了,那时大概就有四百多度了。那时我们住的是平房,我和奶奶、堂弟住一大间,晚上大家都睡觉了,我一个人开着台灯夜读。后来,我个子也比较矮小,我堂弟又高又大,家里人就说这是我晚上睡觉太少了。最后我读了很多书,也没有从中有太大的获益。
那时大概小学五年级吧,一个周末我爸带我去南京路的吴良材去配眼镜。那时配眼镜的人多,地方少很多人都是去市区几个老店。那天我和老爸早上七点就从这里出发了,一直到九点多才到吴良材。那时吴良材就在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旁边,我对去书店兴趣更多些。到了那里配眼镜还要排队,我到了那里前面已经有二十多个人在排队了,我们配完眼镜快十二点了。
我们就去附近路上的点心店去吃午饭,到了那里一找,随身没有带粮票,这个晚了吃不了午饭了。那个年代吃面条、馒头啥的除了付钱还要給粮票,老爸就把我带到附近一个饭店的二楼吃午饭,这是我第一次在南京路上吃饭,点了一菜一汤,具L菜名我已经忘记了,那时在二楼,有了小的吊格子从底楼把菜吊上来,很稀奇。吃完饭又去南京东路书店买了几本书,这一天对我来说很快乐。
小时侯感觉很多事情都很有趣,现在的生活太无趣。在桌子桌子上玩抓沙包,几个人玩丢沙包,大家的童年都应该差不多。还有和几个小伙伴去“探险”,就是找一些没人去过的小路或者是没有路的地方,都是在犄角旮旯里,大墙背后,里面有很多新鲜的感觉,其实每次也没结束,也没太大的收获,完全是好奇心在作怪。每次“探险”,衣服要不划了很多口子,要不就是脏兮兮的,然后老妈又帮我洗衣服。
小时侯,家里用的是煤球炉,每天还要烧煤饼,老爸就每过几个月,去买一点煤粉,找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让煤球。用煤粉加一点烂泥还是别的,我也不知道,然后搅拌均匀,然后用一个煤饼的机器,往这堆搅拌好的煤粉中一戳,慢慢的提上来,放到一边,然后按上面的一个手柄,讲一个个煤饼挤出来,有薄的有厚的,整理的排列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吃完晚饭就把这些晒干的煤饼搬进厨房,找一个角落里堆好,等待下次用他。
我上的幼儿园就在小学旁边,上了小学的时侯,我还经常从小学里翻了围墙去幼儿园里玩滑滑梯,有一次玩滑滑梯裤子都磨破了,回家还被家里大人说了一顿。
那时小学放学真早,基本都是三点半,那时是每周五点半的学习日,每周三下午是放假的,经常搞一些小队活动。每天放学也是不是在操场上踢球,就是在回家路上各种玩耍。
回家路上有很多洗衣服的水泥板,我们在附近找了两块砖头往水泥板的两边一放,找了根竹竿,放在两边的砖头上面,就当成了横网,然后把书包里拿住两块很破旧的乒乓板,几个人就开始打了起来,那时经常和我在一起有有来教西、黄刚、海叶等通学,总是喜欢一起打。这里面好多通学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在一起的。平时课间休息十分钟,都要拿个铅笔盒放在课桌当中,拿出课本或者别人的铅笔盒当成乒乓拍子,哪怕一会也不能放过,多么抓紧时间。现在知道为啥中国是乒乓王国了吧,我们后面几届有个学校进入了上海市乒乓球队,后来我的小学就成为了乒乓球特长学校。
小学放学的时侯经常在各种弄堂里踢球,两边各摆放两个书包,两个书包中间隔了2米多一点,就可以开始踢球了。
没事还经常去河边玩,家里人经常叮嘱不要去河边玩水,容易被淹死。那时侯河边停放着好多木排,那些的木排常年泡在水里,好多根并成一排。那时经常从这边跳到那一边,有时侯不留神就掉到水里了。我也有过一次在初冬了,一不留神脚下打滑,下半身几乎就泡在水里了。我怕被家里骂,当时和来教西在一起,然后我把下半身全脱了,就留了个短裤,把上身的衣服脱了一件盖在腿上,没事就坐在河边打水漂。
我们来两个没事在河边找了很多扁平的石头,不断的打水漂。我这个手不巧,刚开始只能漂个三四下,最多时侯也就七八下,他脑子好手也巧一点,每次都打的比我多,很轻松。听说世界上最多的世界记录可以漂20多下,可以漂100多米。一直过了一个多小时,幸亏有点风,裤子差不多干了,我赶紧穿好,麻溜的回家了。幸亏天色有点暗了,家人也没注意。奶奶你年纪大了,眼神不好,父母工作了一天,估计累了也没看到,躲过一劫。不过我的父母都很和蔼,基本不会动手的,最多批评几句。
以前小学里经常还有玩的吃砖头,就是把一块砖头放在很远的地方,一个离开那块砖头大约五六米的地方站定,然后拿另外一块砖头,以各种姿势去瞄准那块砖头,以倒下为任务完成,以不通姿势为不通的关卡难度。我有一次在玩这个,突然有个人从旁边踢球的跑过来,我扔出去的砖头正好砸中他,幸亏砖头不重,脑袋还是砸出血了,家里为此还赔了点钱,那时的人都还比较善良。打这以后我就没玩过这个游戏了。
我自已又是高度近视,小学里就开始戴眼镜了,那时大概就有四百多度了。那时我们住的是平房,我和奶奶、堂弟住一大间,晚上大家都睡觉了,我一个人开着台灯夜读。后来,我个子也比较矮小,我堂弟又高又大,家里人就说这是我晚上睡觉太少了。最后我读了很多书,也没有从中有太大的获益。
那时大概小学五年级吧,一个周末我爸带我去南京路的吴良材去配眼镜。那时配眼镜的人多,地方少很多人都是去市区几个老店。那天我和老爸早上七点就从这里出发了,一直到九点多才到吴良材。那时吴良材就在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旁边,我对去书店兴趣更多些。到了那里配眼镜还要排队,我到了那里前面已经有二十多个人在排队了,我们配完眼镜快十二点了。
我们就去附近路上的点心店去吃午饭,到了那里一找,随身没有带粮票,这个晚了吃不了午饭了。那个年代吃面条、馒头啥的除了付钱还要給粮票,老爸就把我带到附近一个饭店的二楼吃午饭,这是我第一次在南京路上吃饭,点了一菜一汤,具L菜名我已经忘记了,那时在二楼,有了小的吊格子从底楼把菜吊上来,很稀奇。吃完饭又去南京东路书店买了几本书,这一天对我来说很快乐。
小时侯感觉很多事情都很有趣,现在的生活太无趣。在桌子桌子上玩抓沙包,几个人玩丢沙包,大家的童年都应该差不多。还有和几个小伙伴去“探险”,就是找一些没人去过的小路或者是没有路的地方,都是在犄角旮旯里,大墙背后,里面有很多新鲜的感觉,其实每次也没结束,也没太大的收获,完全是好奇心在作怪。每次“探险”,衣服要不划了很多口子,要不就是脏兮兮的,然后老妈又帮我洗衣服。
小时侯,家里用的是煤球炉,每天还要烧煤饼,老爸就每过几个月,去买一点煤粉,找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让煤球。用煤粉加一点烂泥还是别的,我也不知道,然后搅拌均匀,然后用一个煤饼的机器,往这堆搅拌好的煤粉中一戳,慢慢的提上来,放到一边,然后按上面的一个手柄,讲一个个煤饼挤出来,有薄的有厚的,整理的排列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吃完晚饭就把这些晒干的煤饼搬进厨房,找一个角落里堆好,等待下次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