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红双喜脸盆,彩瓷开水瓶、搪瓷茶杯……
最后甚至将家里的收录机搬过来,连同几盒邓丽君的磁带。
"去年过年的时候给你买的,你突然走了没机会送你。"
"你无聊的话,就听听歌吧。"
乔宛歆看着他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一阵嘀咕。
原来他不是不会照顾人,只是从前没对她上过心。
贺祁年最后放下一串腊肉,和一筐鸡蛋。
"那你休息吧,我先走了。有事再叫我。"
乔宛歆无语。
本来空荡荡的屋子,被他这样一搬运,倒像是重新安了一个家。
算了,债多不愁。
大不了她走前再留一点钱给贺母。这些东西就当是租用的吧。
上辈子结婚后,乔宛歆手里的钱大都是贺俊华给的。
重生回来后,她先是用自己原先攒下的工资购置了一些必需品。
考上大学去北京后,又领了一份国家给的津贴。
但这还不够她独立自主生活,所以有空余时间,她开始给报社投稿。
一年下来,稿费也攒了快两百块。
和那些大作家大文豪的稿费肯定不能比,但这个时候一个普通人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
这份额外的收入,加上大学生津贴一起,乔宛歆的生活也绝不拮据。
她知道很多历史发展轨迹,利用一下乘着改革的春风,当个富翁完全没问题。
不过她志不在此。
就算是投稿,也是拿从前自己的没有发表的旧稿,而不是抄袭别人。
黄桂芬看见她每个月领那么多稿费十分羡慕,又有些不解。
"你就算不读科研学院,去当个作家也一定大有作为!"
"干嘛这么辛苦搞科研"
乔宛歆摇头。
"比起赚钱,我更想投身科研事业,为祖国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钱嘛,够用就可以了。"
黄桂芬夸她思想觉悟高,不愧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好同志。
"不像有些人,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乔宛歆在心里感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还是非常质朴的。
人民有信仰,大家目之所至皆为华夏。
是真正的:"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两边挂。"
而往后的几十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翻天覆地变化。
人心和风气也渐渐变了。金钱至上,物欲横流。
但也许这就是历史车轮碾压下的必经之路。
这世间唯有人心和太阳,不可直视。
聪明是天赋,而善良才是选择。
她也不是真的如何伟大,如何无私。
她只是经历了上辈子蹉跎的一生,深刻反省了人活着的意义。
或者说,一个女人活着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乔宛歆最后这样回答张桂芬。
张桂芬觉得她的话很有深度,拿出笔记本将这句话抄写下来。
和她抄录的《致橡树》放到了一起。
"嘟嘟嘟——"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