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李海勇的心机


蒋凡和辉哥、彭亮等人走在一起,要建一家工厂,李海勇再也压抑不住心里的野心,想从蒋凡身上捞到一些好处,可是蒋凡的产业都与辉哥息息相关。
为了避免得罪辉哥这位江湖大佬,李海勇没有轻举妄动,而是从长计议,开始关注起蒋凡的动向。
蒋凡与詹昊成、诚哥、还有康生这些人物的产生了恩怨,李海勇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首先想到,詹昊成只是有经济头脑,作风上与自己一样不够胆识,康生那样的人物又不是自己能结交上的人物,决定从诚哥身上入手。
一次跟随詹昊成参加诚哥的酒局,他避开詹昊成,借助向诚哥敬酒的机会,隐晦提到自己与蒋凡这层关系。
诚哥也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当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给了李海勇一张名片,要他以后遇到困难可以找自己。
第二天,李海勇联系了诚哥,两人约在热带雨林见面。
他不但详细说出师徒三人的关系,还说出了李酒罐与李秋菊那段情事,接着开门见山道:听詹老板说,你想疯子那家娱乐城。
我想与你合作,利用那个老不死的酒罐一直对我母亲念念不忘,而疯子对老不死的又特别孝顺,帮你达到目的,但是你要给我一个动心的价钱。
诚哥看到李海勇为了银子,丧心病狂到这种地步,认为这样的人最好利用,故作毫不在意道:别听你老板瞎说,我可没有惦记谁的娱乐城,只是那个疯子让老子坐了囚车,心里不舒服而已。
李海勇选择和诚哥站队,早就把诚哥与蒋凡的恩怨摸得一清二楚,看到还给自己打太极,起身道:既然你没有合作的兴趣的算了。
诚哥看到自己低估了李海勇的城府,想他挥挥手,圆滑道:别这么心急嘛,我已经说了心里不舒服,肯定就有合作的可能,你先说说,准备怎么来利用这层关系。
李海勇比蒋凡更了解李酒罐的性格,想到李酒罐背井离乡却从未间断过给李秋菊寄钱,就依靠这个为切入点,要母亲把李酒罐骗来东莞。
李酒罐得知蒋凡的娱乐城是没有花什么银子,很大可能会迫使蒋凡把娱乐城还回去。
以前的娱乐城虽然是大头炳掏的银子,但是徐伟是法人,背信弃义的徐伟现在算是诚哥的马仔,只是他看不起徐伟,平时不怎么搭理他,这时就可以排上用上。
诚哥对李海勇道:怎么利用这层关系是你的事情,如果你能让疯子让出娱乐城,我愿意给五十万,至于这个钱是落到你口袋里,还是落到那个疯子兜里,就需要看你的本事了。
李海勇得到承诺,马上联系了李秋菊,谎称自己惹出大祸,已经被这里的江湖人控制,如果李秋菊不愿意帮他,他就可能被人打死。
李秋菊在感情与亲情下,选择了亲情,依靠李海勇的计划,谎称儿子几个月没有联系自己,要李酒罐帮忙找寻。
李酒罐刚到白沙,就被李海勇在治安队结交的狐朋狗友发现,马上把这个消息通知他。他就马上把这个转告给诚哥。
这就是两人现在正在紧急谋划的原因。
汪文羽一直没有回呼,李酒罐还没有苏醒,蒋凡无聊中拿出李酒罐给他信封,眼睛有些呆滞的望着,心里祈祷着李海勇千万别离开昊成鞋厂。
他发了一会呆,顺手把信封丢在茶几上,准备去阳台上抽支烟。
信封从茶几上飘落到地上,他弯腰捡起,才注意到信封背面的邮戳时间距离现在还不到一个月,与李酒罐陈述的,李海勇已经四五个月没有李秋菊联系完全不相符。
他相信师父不会骗自己,确信是李秋菊说了谎话。
事情过于蹊跷,蒋凡再也顾不上李酒罐刚睡了两个多少个小时,赶紧唤醒了李酒罐。
睡梦中的李酒罐醒来,听完蒋凡的解释,用手背擦了几下迷迷糊糊的眼睛,笃定道:秋菊不会骗我,是不是邮局搞错了时间。
李酒罐不会什么歪心思,现在这么笃定,是想到那么善良的李秋菊不会骗自己。
蒋凡解释道:老头,信封上时间是一天一换,而且还有专人检查,根本不可能产生错误。而且信封上不但又厚街邮局的邮戳,还有河北邮局的邮戳,你自己看看信封上的时间。
李酒罐虽然没有文化,但是阿拉伯数字还是认识,当他按照蒋凡的指引,看清两个邮戳的时间有,邹起眉头道:她要我做什么事情,我都不会拒绝,她为什么要骗我。
蒋凡想到,既然李秋菊把李酒罐骗来东莞,肯定就不会让他跑空路,只是猜不透这位准师娘真正的目的。
他再次联系了井思雅,得知她已经找了所有部门的经理在帮忙,有十几个部门人少的经理已经反馈,经过一次次打听,暂时没有找到李海勇这个人。
另外二十几个经理手下至少三四千人,一层层打通,最快还要三个多小时的时间。
蒋凡相信自己的判断,井思雅已经挂了电话,他的大哥大还放在耳边,心里还在猜测李秋菊骗师父千里迢迢前来的目的。
李酒罐还是不愿意相信李秋菊会骗他,就想急于找到李海勇,把事情搞清楚,看到蒋凡还在发愣,焦急地问道:还是没有消息吗?
蒋凡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再次拿起信封,仔细看了一遍,忽然发现新的线索。
李海勇寄回家乡的这个信封,上面是标注有昊成鞋厂厂址和电话的内部信封,这样的信封一般是用于邮寄商业信件。
虽然一个信封虽然不值几个钱,但是工厂不会给普通打工者用,能用上这种信封的人,至少是工厂的管理人员。
蒋凡看了几遍,想到李海勇如果是干部,井思雅找到经理一层,一般都能知道,而且过去几个小时,还没有打听到消息,唯一可能是他用了假身份进厂。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寄信的人与工厂的管理有些关系,但是这样的事情一旦不工厂发现,管理就会收到连带,一般都会为一个信封冒这样的险。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