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徐仙姑的要挟


0胭脂被杀的消息,迟早传开。
届时,匈奴必然疯狂进犯。
第一仗便拿下大捷,大大振奋军心,威慑匈奴。
陆源心情大好,把大捷的消息公之于众,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流苏也是拱手笑道:又打胜仗了,咱们又多了十几万的劳工。
乌孙接过捷报,瞥了一眼,心中只是略微有些感慨,但并未有太多的感触,时至今日,他早就熄了不该有的念头。
匈奴拿什么跟大秦斗?
除非大秦发生大面积的瘟疫,迫使大秦不得转守为攻,否则,绝对没有赢的可能。
王大虫跪在一旁,犹如雕塑一样,乌孙从面前经过,眼中闪过一丝厉芒。
很快,大捷的消息便传开了,京城再次热闹起来。
只不过,凉京的百姓似乎早就习惯胜利,虽然高兴,却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是国魂,民心,凝聚力却是无形中上涨。
朝臣也没有大规模的入宫朝贺,只是曹文虎带着几个人进宫祝贺。
军部更是低调,似乎这一次捷报,是理所应当的。
陆源随后召集了军部的参谋,开了个简短的会议,主要围绕的就是匈奴的变化。
最后总结应对经验,由无线电通发全军,学习新的应对战法。
正是靠着这种不断进步,大秦才能时刻保持领先。
此时,汴京,一处茶楼内。
一个黑面的女子正坐在二楼看着下方的车水马龙,感受到面上有些不舒服,她手伸到耳后,紧跟着便揭下了一块面具,露出了真容,正是离开凉京许久的红姑。
她来京城调查多日,却始终没有发现太多的线索。
她知道,这件事怪不到陆启山头上,可内心的痛苦,却时刻吞噬内心。
或许是想给自己这么多年的追寻一个交代。
只是内心又告诉自己,她不过是个荒人,父母叛国,勾连无恶不作的蛮人,她又有何资格去探寻真相?
就因为自己身体里流淌的血脉吗?
何其可笑。
这些日子来,她吃不好,睡不好,面容沧桑了许多,眼底悲伤难以掩盖。
对陆源,对儿子的思念更是如潮水一样。
得知陆源立赵蒹葭为后,她反而有些如释重负,或许,本该如此。
如果说,以前出身卑微,那现在就是出身卑鄙了,她又有什么资格去当皇后,去母仪天下。
说出这句话,她都觉得可笑。
让一个身体里流淌着荒族血液的孩子去统领中土,对陆源该是何等的打击。
她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原本还想着帮助兄长恢复记忆,现在想来,失忆也是一种幸福。
就在这时,包厢房门敲响,她脸色一寒,急忙戴上了人皮面具。
紧跟着一个女人走了进来,找寻这么久,可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了?
来人不是徐仙姑还能是谁?
她逃,她追,她插翅难飞。
你究竟想怎样?红姑颇为无奈的说道。
你的本领全都是我交给你的,你以为你的逃得掉?徐仙姑大大方方的坐在她面前,翘着二郎腿,拿起桌子上的糕点就吃了起来。
你不怕我在上面下药?
你?你不是那样的人,就算你真的把我毒死了,那也是我的命数。徐仙姑大快朵颐起来,红姑太能藏,太能跑,这些日子,狂奔了几千里,她年纪大了,真的有些顶不住。
红姑冷声道:你既知道我不是这种性格,何必缠着我?
小红儿,你身上有你肩负的使命,有些事情,逃是逃不掉的。徐仙姑说道:我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这些年来,我也不曾逼迫你。
你想让我做什么?
你是荒人,你该做什么,你心里不清楚吗?徐仙姑道。
让我对付大秦,绝无可能!红姑冷声道,大秦能有今日,她也有一份力。
好,我知道你深爱陆源,让你对付他,你宁愿死去,但是为人子女,为父母报仇总是天经地义的吧?
中土人把孝顺放在第一位,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你这个孝女,总不能袖手旁观对不对?
徐仙姑拿起茶壶对嘴喝了起来,丝毫不在意红姑有没有在里面下料,咕嘟咕嘟吞咽,让后满足的哈了口气,说道:我就这一个要求,你做到了,我此身不会在缠着你。
包括你儿子,你大哥,我也不会去管,就找个地方隐姓埋名,了此残生!
当年动手的那些人,要么是地方军士,要么就是朝廷的人,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些人早就入土了,就算活着,也是垂垂老矣,不见了踪迹,天大地大,你让我去那里找?
红姑冷声道。
中土人还有句古话,父债子偿!红姑道:神宗皇帝虽然死了,但是他女儿还活着,杀了赵蒹葭,也算是为你父母报仇了。
你爹娘若是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红姑一阵失神,当年她才几岁,知道什么?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小红儿,你当年杀那些恶人,可不是这样的。徐仙姑冷声道:陆启山,你不敢杀,陆源,你舍不得杀。
现在我让你杀赵蒹葭,你居然也下不去手。
她赵蒹葭无辜吗?
她要是无辜,大乾那些惨死的百姓,是不是更加的无辜?
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才是真正的大恶人。
你看她现在多得意啊,抢别人的后位,把自己国人杀的片甲不留,去讨好陆源。
春风得意。
这样恶毒的女人,你杀了有什么心理负担?
红姑神情有些痛苦。
你可以不去,但是小红儿,我告诉你,别逼我去找你大哥,当年,你大哥可是知道咱们家的兴致的,他若是恢复记忆,说不得第一个要杀的就是陆源。
以他的武艺,一旦近了陆源的身,神仙都难救他。
这煌煌大秦,多好啊,怕是二代而终了。
不过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让你的儿子当太子的。
徐仙姑满脸微笑,你若是把我惹怒了,我说不得会告诉陆源真相,让你大兄跟孩子,死无葬身之地。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