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经济市场

朱怀望着詹徽,满心疑惑,不明白为何自己明明表达得清楚,詹徽却自行脑补了许多无关内容。
于是,朱怀再次强调:“詹大人,我指的是朝廷应该提升寿州府的官方粮价。”
詹徽面色微变,笑容也显得有些僵硬,但他迅速调整状态,故作镇静回应:“哦,对,寿州府缺粮严重,粮价必然会上升,朱公子的理解完全正确。”
“如今朝廷尚有二十万石存粮,不宜像之前那样一次性调拨十五万石,应分批调拨,首批先送五万石。”
“这五万石粮食,哪怕只是熬成稀粥,只要能让百姓看见希望,也能帮助大部分人度过这次危机。”
“虽然不可避免会有部分百姓因饥饿而亡,但朝廷也只能尽力至此了。”
詹徽在婉转地告诫朱怀,甚至恨不得直接把所有对策和盘托出。
朱怀自然洞悉詹徽的用心,这种方式虽可保全寿州多数百姓,稳定寿州府的局势,不至于引起民变,但也意味着必将有一部分百姓因饥饿丧命。
朱元璋闭目思考,而后睁开眼看向詹徽,笑道:“詹大人,既然说是来听取意见,怎么你自己倒说得更多了呢?哈哈。”
詹徽闻此不敢再多言,只好悄悄向朱怀递了个眼色,然而朱怀并未理会。
朱怀起身,请马三保搬来一张长桌,示意大家围过来。
他泰然自若地站立在长桌前端,如同一位卓越的领袖,手中拿着三个杯子,一一摆在桌面之上。
周围的人虽心中疑惑万分,却无人打扰朱怀。
朱怀首先拿起一个杯子,对众人说:“诸位大人请看,假设这个杯子代表朝廷太仓剩余的粮食。”
他又指向另外两个杯子接着说:“这两个杯子,我们暂时设定为寿州府的粮食小户和大户。”
朱元璋品咂了一下,看着朱怀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禁微微一笑,聚精会神地继续聆听。
朱怀用朱砂笔在三个杯子外围画了一个大圆圈,解释道:“这个大圆圈,我们可以称之为经济市场。”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道:“经济市场?”
朱怀点头,未做过多解释,他指向代表寿州府粮食小户和大户的杯子,道:“这两个,我们可以称它们为经济杠杆,而朝廷的太仓粮食,则是这个杠杆的支点。”
提及后世的经济学原理,朱元璋及一众官员皆是一头雾水。
朱怀并不在意他们是否理解,关键在于接下来的讲述:
“现在寿州府内的大户不愿出售粮食,而小户则在高价偷偷贩卖,情况就是这样。
如果我们的经济支点,即朝廷的太仓粮食,如果倾向于支持粮食小户,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朱元璋思索片刻,推测道:“那么寿州府的所有粮食价格都会被哄抬至高位吧?”
朱怀赞赏地看了朱元璋一眼,肯定道:“没错,商人追逐利益,一旦小户市场的粮食供应增加,市场需求旺盛,最终结果便是整个寿州府的粮食价格急剧攀升。”
朱怀直言不讳地对朱元璋说:“如果经济杠杆偏向于寿州府的粮食小户,那么那些囤积粮食的大户商家就会被迫向小户市场靠拢。”
朱元璋点头,闭目深思。
朝廷若将二十万石粮食投放到寿州府,若这批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为了获取利润,小户商贩必定会出售手中的粮食。
当粮食价位被哄抬至一定高度,寿州府内那些巨贾富豪将无法抗拒释放粮食的压力!
这般丰厚的利益蛋糕,他们必然难以割舍!
朱元璋逐渐领悟其中玄机,眼中闪烁智慧之光,“请继续分析。”
朱怀应声,续言道:“您曾训示,商人虽遭人怨,唯利是图,无德于世,实则这背后皆源于朝廷的宏观调控之策。”
“宏观调控?”
詹徽皱起了眉头。
朱怀诠释道:“通俗来讲,即皇上对于商人群体的态度,既然他们已然被视为社会底层,那么道德、礼义及廉耻之心,在金钱面前便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寿州此次危局,亦可视作商贾群体对朝廷的一种无声抵抗。”
朱元璋眼神锐利:“真是胆识过人!”
朱怀淡然一笑:“这实属人之常情,当前首要之举并非愤慨,而是思考如何有效制胜他们!”
朱元璋用力拍案,赞赏道:“说得妙啊!”
这番表现,令傅友文心中暗惊不已。
傅友文心中嘀咕,皇上今天状态异常!
他悄悄打量了朱元璋与朱怀几眼,暗忖:这年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皇上竟然对他推崇备至,甚至超过了对皇孙朱允炆的公开赞誉。
朱怀泰然微笑,接着阐述:“趁乱大发横财者,绝非仅限于寿州府内的零散粮商,真正的豪门巨贾手中囤积的粮食必定惊人,纵使朝廷向他们借贷或购买,他们既不敢也不会出售!”
“究其原因,在于即使按照九出十三归的高额利息计算,相较于他们通过寿州府饥荒之际高价抛售粮食所获暴利,仍是得不偿失。”
“然而,若此刻朝廷将官仓粮食投入市场,并将其定价推至天价,那些大户会作何反应?”
作为户部侍郎的傅友文对此深谙其道,忙回应:“朝廷公然‘趁火打劫’,他们定会跟随抛售粮食!”
詹徽紧锁眉头:“如此一来,寿州府或许不愁粮食,但如此高昂的价格,岂不是逼迫百姓走向绝路?他们如何承受得起?”
朱怀从容答道:“大人的问题切中要害。”
“那么大人是否曾考虑过,当粮食积累过剩,乃至出现冗余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詹徽脸色微变,倒吸一口冷气:“粮食会开始降价……”
朱怀摊开双手:“没错,粮食会降价,尽管仍可能高于平常市场价格,但那时百姓应能勉强接受。”
“更进一步讲,等到粮商争相压价时,朝廷完全可以购入粮食,再二次销售或无偿分配给灾民,具体做法还需你们权衡。”
朱怀的理念很直观。
寿州府实质上并不缺粮,粮食只是被豪强大户紧紧攥在手中,等待最佳时机出售。
但只要有利可图,又有谁能忍住不出售手中的粮食呢?
简而言之,所有人都在等待粮食价格攀升至顶峰,然后疯狂榨取百姓血汗。
一旦市场供求关系到达巅峰状态,所有囤积粮食的人都会倾巢而出,争相售卖。
此时,寿州府市场的粮食供应将骤增,紧接着,便是粮价开始激烈竞争性下滑。
全场陷入沉寂,人们惊愕地注视着朱怀,他的建议虽然颇具风险,却展现出了无比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朱怀并未怯场,反而悠然自得地品茗。
“但我必须提醒,此举具有一定风险,尤其在初期朝廷抬高粮价时,可能会引来寿州府百姓对皇上的责骂,所以你们能否说服皇上共同承担此风险,还需自行斟酌。”
朱元璋斜睨了朱怀一眼,明白了这小子为何称此事为冒险,还要拉上朝中重臣一同面对风险。
诚然,朝廷若真采取此法,短期内寿州府百姓恐怕会对朱元璋口诛笔伐。
但他毫不在意,只要能让百姓安然度日,他愿意承受一切!
朱元璋满意地抿嘴而笑,这小子,还真是替他担忧呢!
傅友文从朱元璋的笑容中捕捉到了他的心意,他对朱怀再次投以钦佩的目光,内心愈发好奇。
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能让皇上视如珍宝般呵护,甚至不惜让两位朝廷重臣放下身段求教?
傅友文在揣摩之际,詹徽已然是情绪激昂,几乎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
他抬起眼帘,炯炯有神地注视着朱怀,满腔热情地道:“妙哉!阁下此策能解救民众于困厄之中,我代表寿州百姓,为此大仁大义之举表示深深的感激!”
詹徽做出了这样的表态,傅友文随之跟进,躬身行礼拜谢:“我也同样代表寿州黎民向朱公子表达衷心的谢意,若此次寿州得以安然渡过难关,阁下之功绩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周围的那些小吏们听得一头雾水,还未完全理解发生了何事,就见自家主官纷纷向朱怀行礼致敬。
赵檀儿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怎么回事?
前方,一群身披各色官服的大人们,竟然再次向朱怀行礼?
哎呀我的天,他到底说了什么?怎么就能化解寿州府的危机了?
赵檀儿惊讶之余,看到如此众多的官员都对朱怀行礼,不禁脸颊泛红,心中莫名升起一股自豪感,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胸膛,用充满敬仰的眼神凝望着那位温文儒雅的朱怀。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