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皇家的江山,你觉得能分吗?

朱元璋嗯了一声,对朱棣说:“我们老朱家的祖先基业打下来不易,我们身为皇家,皇家就要有更严格的规矩,我说的话,那就是一言九鼎。我还说过立储君的标准是什么?”
朱棣立刻回答:“正储君必须是皇室正宗嫡系血脉。"
朱元璋点头道:“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你说得对。不过太子走了,但正宗嫡系这一脉还在。"
“属于你们的东西,父皇从来不会吝啬给你们;不属于你们的东西,我希望你们也不要多想。"
“我是皇帝,其次才是你们的父亲,皇家的东西,跟普通人家分家产可不一样。"
“要是富有的商人世家,当家长的可以把财富平均分配给兄弟姐妹们,但是皇家的江山,老四,你觉得能分吗?”
朱棣赶紧答道:“自然不能分割!"
朱元璋点点头道:“你能明白就好,我心里也就踏实了。首先我是个君主,然后才是个父亲。作为君主,我期待天下太平;作为父亲,我希望你们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如果有不孝的儿子胆敢破坏这份和平,那就别怪我这个做父亲的翻脸无情!"
朱元璋严厉地大声呵斥,朱棣站在原地,被朱元璋散发出的威严气势震慑得动弹不得。
这是一个老子,在严肃认真地教育儿子,那种威严感和傲视一切的姿态,就像猛烈的风暴一般震撼人心!
朱棣平生无所畏惧,唯有见到朱元璋时,就像是老鼠碰上了猫。
朱棣笑了笑,笑容略显变形,颤抖着声音说:“孩儿谨遵父皇教诲。"
朱元璋微微点头:“好啦,今天把你叫过来,是因为过不了多久你们这群孩子们都要离开京城了,初五你们这些兄弟藩王以及亲属们,都聚一聚吧,难得来一次京城,我们也不能让你们家人错过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
朱棣拱手应答:“是!"
“退下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
朱棣鞠躬告退。
离开了谨身殿,朱棣已是满头大汗,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他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敬畏和后怕之情。
他眯着眼睛,自言自语地说:“初五的聚会。”
老爷子为何会破例宽容,要知道外戚和藩王一直被视为老爷子的禁忌。
似乎想起了什么,朱棣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甚至整张刚毅的脸庞都带上了几分扭曲的兴奋!
初四早晨,朱怀早早起床,沿着秦淮河跑步一圈后,在街边的小摊上匆匆吃过早点,随后返回府邸。
浴室里的洗澡水一如既往地准备妥当,专门为朱怀安排好了。
朱怀脱下衣物准备沐浴,刚进去,忽然一声大喊,“郑和!你要把我害死啊!今天的水温怎么这么烫?”
朱怀习惯性地朝外大声吼叫。
外面立刻传来一阵颤抖不安的回答声:“老爷,奴婢,奴婢该死。"
朱怀听到声音,才忽然明白,原来郑和已经不在府邸里了。
朱怀的生活起居全都是郑和一手操持的,他细心到了掌握朱怀所有生活习惯的地步。
朱怀哦了一声,对外说:“罢了,没事了,你下去吧。"
朱怀脸上掠过一丝落寞的表情,打算去取杯茶喝,刚刚碰到嘴唇,却又发现茶水太烫了。
朱怀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那个小子,在宫里过得怎么样了,是否还能适应那样的生活?
尚善监。
自从前任尚善监总管被朱元璋赐死后,副总管谷用便接过了尚善监总管的职务。
明代共有十二个内监机构,而明初的太监,并没有多少实权。
例如御马监、司礼监这类机构,还未展现出其特殊的地位。
尚善监负责朱元璋及后宫诸妃、亲王们的饮食事务,配有一百六十二名太监。
明代的太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的勾心斗角一点也不逊色于朝廷官员之间的斗争。
以前尚善监其实是个摆设,因为朱元璋的日常起居都是由马皇后亲自负责。
然而自从马皇后去世后,尚善监的权力便逐渐增大起来。
毕竟能够常常见到皇上,万一哪顿饭做得令朱元璋满意,没准就会得到奖励。
总之,在这里,越是能接近皇上的太监,手中的权力也就越大。
今日是腊月二十四,阳光依然有些明媚。
一群太监围聚在一起,站在老槐树下,闲聊着宫中的琐碎之事。
"你知道前大总管是怎么死的吗?”
“小郑,你是新来的,一定没听说过吧?”
郑和尽力与这些年轻太监打成一片,听到这个问题只是摇头说道:“我不知道啊。"
他并不热衷于打听宫廷的是非,但为了融入这个群体,就必须与他们相处融洽。
在这里,跟自己在老爷府邸的情形不同,行事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圆滑。
"听说那位尚善监的太监被东宫收买了,勾结东宫,结果被皇上直接赐了白绫,在屋内自缢身亡了呢。"
郑和点点头:“原来是这样,看来我们做事需要更加谨慎了。只要我们一心向着皇爷,就不会有问题出现。"
几个小太监纷纷向郑和竖起大拇指:“小郑,你这话说得真有道理!"
“对了,听说你是殿前司指挥使亲自护送过来的?以后可得多照顾照顾我们呐。这尚善监副总管的位置一直空着呢,说不定就是为你预留的。"
郑和连忙摇手:“不敢当,别乱说。"
正在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来:“你们都不干活了吗?不想做了全都给我滚!"
听到声音,众太监立刻吓得四散而逃。
"郑和,你留下!"
前一天,郑和进入尚善监,已经对这里的情况有所了解。
原来这位是现任尚善监总管谷用身边的亲信太监,名叫陈芳。
随着谷用晋升为尚善监总管太监,副总管的位置便空了出来,陈芳一直在觊觎这个位子。
眼看就要轻易到手,但郑和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切。
毕竟郑和是由殿前指挥使亲自送到这里的,更不用说他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已经赢得了宫内太监们的好感。
对于陈芳而言,郑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郑和赶忙向陈芳鞠躬行礼:“奴婢见过陈公公。"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