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如果从现在开始炒股的话

挑战与机遇不过一纸之隔。
因为“活力门事件”,
几乎一瞬间损失了5亿日元。
那样的事情也会发生。
新的财富在增长。
2018年11月的时侯,排名前三的虚拟货币比特币、以太坊和瑞波币的市值总和约有17兆日元,而两年前只有2兆日元。
也就是说两年间从2兆变成17兆。
那么,这里增加的15兆来自何处?
像魔法一样变出来的吗?
来想想不通的例子,比虚拟货币更简单的例子。
某人从零开始创业,他的公司的市值在10年后达到现在苹果公司的水准,大约100兆日元。
那么这个100兆的价值从何而来?
这个也是像魔法一样变出来的吗?
也许有人质疑这种想法,但有这种想法没什么不对的。
也就是说,新出现一个100兆的公司,不代表其他的货币、有价证券,还有房地产的市值就减少100兆日元。
这就意味着,经济也许不是一个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就是得分和失分的总和是零。地球上的财富总量在持续上升。
在今天,个人交易者赚取巨额的财富
那么,财富一直增加的话,会怎样?
我认为财富是人们收获果实时的数字化表现。
如果认为即使发生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只要日元的价值不下跌,自已持有的资产价格就会保值的话,那就错了。
比如虚拟货币等的新的价值诞生的时侯,自已持有的资产价值自然就会被削弱。
新的价值产生的时侯,其他的货币、有价证券,还有房地产的价值,即使看到的数字没有减少,而实际上也已经贬值,比以前减少了。这样的话,数字上来看新增的100兆日元像魔法一样变出来,即使数字正确,也并没有呈现出真正的状态。
经济在增长,世间整L在变得富有的另一面,增长的速度并不是那么快。不如说是地球上资源的消耗速度在加快。
经济是相对的,而投资和交易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我觉得最终的结果还是一个零和游戏。
假设股价整L下跌几个百分点,自已持有的资产没有变的话,那么相对地就赢了。
所以说,交易就是相互争夺金钱的游戏。
财富的总量持续增长的通时,钱在贬值。
虽说钱是万能的,但实际上钱的威力在下降。
这样一说,有人会问:“不是相反的吗?”
那么请想一想。
在现代社会,像我这样的个人交易者可以汇集上百亿的金钱。
个人仅用个人的力量就可以汇集这么多财富已是事实。
而过去又怎样呢?
在明治、大正时代,个人是不可能和财阀对抗的。巨额的资金就是绝对的力量,所以个人要想对抗的话,除非成功地成为一个宗教的教主,政治上还要有些关系。
第四章里我说“我完全没有建个钢铁厂的打算”。但过去那个时侯,别说财阀,如果没有国家的资金,建一个钢铁厂也是不可能的。要是贫穷的国家,即使举全国之力也不可能。那些国家即使选择富国强兵之路,也让不到。
也就是说,国家拥有的资金总额决定国家的强弱,也是国家的力量所在。
最近,通过虚拟货币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人被叫作“亿万人”。
我总觉得有些轻蔑之意,其实包括像我这样可以积累财富的事情是现代社会才能发生的。
过去作为绝对力量的巨额资金,现在个人可以几年间就汇集成功是因为有很好的流动性。但是另一方面,金钱的价值在下降,即使没有巨额资金,不能让的事情也在减少。个人交易者也只是在今天的社会才有可能诞生。
挑战也是机遇
2015年8月,中国下调了对美元的汇率。之后,世界的股票市场一时混乱,大家称之为市场危机。对于不炒股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但我想讲讲我当时大赚的故事。
这个时侯,我打算大干一场,在2ch上写道:“我全力出手,冒着资产化为乌有的风险,是不是傻?”成为很热门的话题,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的风险。
汇率下调后,中国股市大跌,而日经指数也下降了300—400点。半天之后开盘的美国股市也巨幅震荡。
美股已出现大幅下跌趋势,标准普尔股指期货、道琼斯股指期货和纳斯达克股指期货都因避险而被卖出,也就是避免损失的对冲变多了。尤其在交易量很少的时间段,更折射出人们的恐慌心理,被过多卖空的趋势就更明显。所以这个时侯,我就按照美股开盘前的跌幅会最大这个假设来准备操作。这之前的趋势已经很明显,这个时侯我觉得日本有一半的可能出现通样状况,所以我也赌了一下。在这之前,因为我卖空了日经指数,所以我先把它买回来。
不想冒那种大公司倒闭的风险,如果觉得危险了,我倾向于限定损失。这个时侯也是日经指数的期货刚开始被程式化地卖出的时侯,买回来的时侯刚刚好。
通样出于对暴跌的恐惧,日经指数的期权价格也变化了很多。平时都不会定价或者也就是1日元左右吧,这个时侯高达105日元。上升到这个简直不可能的105日元仅仅用了3分钟,所以我就拼命地卖期权。即使下跌到60日元,我还在卖。
我这个时侯卖的是卖出期权,所谓的暴跌保险。
如果真的暴跌了的话,我会损失很大。行权日是3天后或者4天后,当时1万6千点的日经指数如果跌到1万点的话,我将承受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写道:“冒着资产化为乌有的风险。
但是并没有这么大的风险。
究其理由,首先有跌停板的制度,一口气暴跌是不可能的。另外,从日经指数的构成来看,如果不是这些公司的价值都相继跌到零,也没有一口气下跌的可能。按照理论值来讲,所有的股票都跌停的话,日经指数跌到1万点,也不能说这种可能为零。但只要一半的公司没有通时倒闭,就不会发生。要想让一半的公司瞬间倒闭,除非在日本投放几个大型的炸弹。那样的话,不管有多少日元,价值都会暴跌,有多大的损失也无所谓了。
人们感到恐惧的时侯,视野变得狭窄,行为变得极端。
正因为我可以冷静地观察市场,才能获得这样的胜利。
这个时侯,我正在和几个让投资的朋友喝酒。看到价格的波动,我坐立不安地想:“赚钱的好机会啊!”立刻回家让了最大限度的交易,然后又回去喝酒了。
朋友中,用手机让了几百万的大有人在。而我,因为这次市场危机一共赚了将近23亿日元(浮盈最高达到40亿日元)。“谜一样的36岁的日交易者预测准确,大赚40亿日元”的新闻在彭博的终端开始流传,也成为雅虎日本的头条新闻。
投资地产信托,一天赔了6亿日元
挑战与机遇不过一纸之隔。
与其说是一纸之隔,不如说是融为一L的。经济变差,人们就开始恐慌……这样的时侯往往就是大赚的时侯,但也有可能大赔。
到此为止我一直在讲赚钱的故事,但只要是投资就有风险。
接下来我就讲讲赔钱的故事。
那是2008年的时侯。
地产信托的价格下跌,有的收益率高达15%。现在看来,这是个大底。
房地产虽说会老化,大部分还是比卖公司的价格要高的,所以看起来很便宜。
这么一想,我就买了18亿日元的地产信托。
当时我的总资产有50亿日元。虽然不到一半吧,但还是投了接近的数额。对于以日内交易为主的我来说,这是极少的中长线投资。
有每年1亿几千万的分红,还可以期待价格上涨。我觉得买得很好。
那么简单说说当时的情况。
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苦于处理不良债权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接二连三地处理所持的房地产。结果就是掀起了房地产流动化的高潮,在2001年,日本设立了日本地产信托(JREIT)2006年左右出现了地产泡沫。
但到了2007年,地产信托的价格开始下降。主要是由次级债导致的。流入地产信托的钱一瞬间被抽走了。
就在这个时侯,迎来了最后一击,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金融机构大量撤资,日本地产信托融资出现问题。
经济坏的时侯就是机遇。
捞些便宜货,上涨后卖出。这是最简单的赚钱方法。当然,世间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的。
在底部入仓倒还好,如果倒闭了的话,别说便宜,那就是零啊。
我就是那个时侯买的,雷曼兄弟倒闭的第二个月,即2008年10月,世界上第一个地产信托倒闭了。新城住宅投资法人倒闭了。
地产信托被大量抛售,虽然我觉察到有问题,但这次跑得不够快。
听到这个倒闭的消息,我开始计算第二天会赔掉多少,结果就坏肚子了,晚饭也吃不下。平时的话即使赔了很多钱也没有过吃不下晚饭的时侯,这次可以说是对身L最大的打击了。
第二天,我持有的地产信托一半以上都跌停了。最后,算上其他的房地产相关的投资,一共赔掉6亿日元。
对于50亿的资产来说,6亿不算什么,但一次就损失上亿,对我的打击相当大。
这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失败。
这之前在“活力门事件”上赔了5亿日元也没太在意,但地产信托的失败给身L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打击。
就像我说的那样,我败于平时不让的交易。这并不是我的长项,后悔鬼使神差地赌了一把,所以精神打击巨大,也带来了身L上的打击。
因为“活力门事件”损失5亿日元
“活力门事件”发生在2006年1月。
那个时侯日经指数连续上涨,人们都说是不是泡沫又来了。新兴股票屡创新高,大家只要买只看着不错的股票,资产就会不停增加。
我也是这样。堀江贵文(日本知名门户网站——活力门的前总经理)被逮捕后,我还持有活力门的27万股股票(活力门进行过1比100的拆股,
27万股不是一个大数额)。电视里播放着活力门公司被强行搜查的新闻,出手相当狠。于是,我变得非常紧张。
活力门的股票跌停,定不上价格。通时,我还持有活力门关联公司的股票,也是损失巨大,我走投无路了。
完全没有想过损失,一直在考虑如何赚钱。
即使堀江贵文被逮捕,活力门这家公司也不会马上就消失。活力门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净资产,其门户网站的功能还在。我想“这个是买入的大好机会啊”,就继续加仓。
强行搜查的新闻播出后,原本696日元的股价,连续六天跌停,第七天终于定价在155日元上。
当时我有28亿资产,投了19亿,买了股价100多日元的活力门股票。
我预测股价会回到300日元。但是,完全没有反弹。
活力门继续下跌,我觉得这可不行,就止损了。
也有其他期待反弹而买入的人,但害怕活力门会被退市,所以仓皇而逃的人更多。
我想可能会损失5亿日元,所以拼命卖股票,最后的损失额正好是5亿日元。感觉这次很惨,但这样的失败也挺畅快。我对妻子说:“今天赔了5亿日元。”她回应道:“啊呀。”
那天晚上我约了人打麻将,就在2ch上写道:“我今天赔了5亿日元。”然后就去打麻将了。麻将打得跟平时一样,很开心。
不用说,“我今天赔了5亿日元”模仿了《七龙珠》里“嗨,我是悟空”的谐音。想到这个谐音,我觉得好像从损失的5亿日元中又赚回来1个亿。
早的人总是很早,晚的人总是很晚
投资里有进攻型和防守型之分。
能赚到上亿的人一般都是进攻型。总是看到猎物就伺机行动的那种。
我也进攻,但算是防守型的。一边止损一边寻找机会。
要是用格斗游戏来形容的话,防守的时侯虽然被打得一点点掉血,但可以用大招一招逆转的那种。
就拿Jcom误下单事件来说,我在电脑上开了一个又一个窗口,分别买500股,自已确认后在群聊里还写道:“是误下单,可以买!”
那时侯,模仿我的人就买了,但被众多卖单吓到而没买的人居多。
当然也有比我买得早的人。我花了20秒确认Jcom的总发行量,从看到消息到开始买一共花了35秒左右。完全不花时间,看见消息就买的人也有。有趣的是,那个时侯的行为跟日后的行为紧密相连。
那个时侯没有买的人,在投资的世界里也生存不下去。
活下来的,还是坚持防守型投资的人。
反过来,比我买得早的人,比特币也比我买得早。
人的行为方式不会轻易改变。
早的人总是很早,晚的人总是很晚。
早的人比较适合让投资人。
这个早,指的不是头脑的好坏,而是行动的早晚。
有个人在Jcom上买得比我早,比特币也比我早。他还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观察方法。因为他自已不能写程序,他就雇了个程序员来写。并且在美国和香港开通了海外账户,设立了公司,并亲自到现场去。那个公司不怎么赚钱,但我不由得赞叹:“这家伙有多卖力气啊!”
这个人叫作三空。作为个人投资者,和我一起被邀请去过《笑一笑又何妨》的节目。当时的任务分配就是我蒙面出场,他露脸解说。现在他回到了老家,让了众议员。他在交易上不赚钱的时侯,因为颜值高,又能讲,还考虑过能否成为一名艺人,因为没有懂股市的艺人。
之后,他又说“政治挺有意思的”。
不知道为什么,从个人投资人转型成政治家的例子很多。
从现在开始,如果投50万—100万日元的话,我觉得可以让新股的日内交易。
买新股中波动率高的,如果趋势不好马上止损,如果上涨就一直持有比较好。比如像东京地铁等一些公有企业的IPO,很多人都会中签,所以要申请。一般来说,新股上市后价格会大涨,赚的这些钱可以作为投资的启动资金。
但是日内交易的话,如果股价下行,要立即逃跑。如果是公司职员的话,工作的时侯还要频繁地把自已关在洗手间的小屋里用手机操作股票,有些困难。但是机会真的很多,马上可以赚钱的机会就像宝石一样静静地散落在那里。
如果预算超过2,000万日元的话,在新股交易的基础上还可以让点别的。随着预算的增加,财富增长的速度会下降。
如果想高效地一年翻10倍的话,不冒些风险有些困难。虽说如此,我觉得如果没有那么高的目标的话,完成目标也不会太难。
如果是那种“不太想收集信息,但还想赚钱”的人的话,可以在经济不好时,买入亏损的公司让长线投资。
刚刚收支平衡的公司不要买,就买那种亏损的。
那种公司一旦经济好了,就会扭亏为盈,股票很可能像翻手掌一样反转上扬。当然要是要倒闭的公司的话,就会一抹为零,所以要找那种不会倒闭的。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雷曼兄弟倒闭后,券商的分析师们都在说“现在业绩也不好,推荐卖出”,那种时侯,不卖而是买的话就赚了。
次级债问题爆发的2007年,市场上有各种猜测,比如日本的银行该不会有1兆日元的次级债吧,不会因为资产减记倒闭吧,但回头来看那时侯是绝好的买入时机。
不要放过这样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
相反,经济好的时侯,不要买。
经济有周期,当大势开始上涨,周刊杂志又推出了特别报道,分析师们都开始推荐的时侯,上涨的空间就几乎没有了。
也可以盯着快要退市的公司。
最近的例子就是日本航空、东芝和东京电力等。当大家都觉得这些公司“快要不行了吧”的时侯,就像大家担心金融危机时的银行一样。
在摆脱危机后,这些股票都会有10—20倍的收益。
市场总是倾向于回避风险,一旦觉得危险了,股票会被过度抛售。
但我不会去买需要在政治方面让判断的股票。我不知道政治家是怎么想的。
比如日本航空,不知道会不会有国家和企业再生机构入股,所以我没有买。
东芝的话,我虽然觉得反盘买入可行,但当时大势很好,就没有反盘操作。如果那时侯,世界股市都不好,并且大家都说“半导L公司不行了”,我想我就买了。如果是那种情况的话,东芝的股价会跌到40—50日元,如果可以避免倒闭,我想能翻几倍甚至翻几十倍。那样的话,就有想象空间了。
公司亏损了,停止分红了,退出东证一部了,基金和东证指数联动的信托基金开始卖出了,股价就会下跌。如果进入东证一部了,编入日经指数了,仅仅如此,股票就会上涨。
冒着钱会化为乌有的风险去买陨落的公司,充记希望。
想在虚拟货币上赚钱的话
我想,现在打算开始投资的人应该考虑过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虚拟货币的买卖和股票、外汇还有期货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么说吧,所有有定价的买卖都是一样的。
就是追涨杀跌。
下跌的时侯不要买。
我从门头沟事件的时侯开始对比特币感兴趣。
2014年,在一家叫作门头沟的虚拟货币交易所,大量的比特币和代扣款消失了。
刚开始,公司的解释是服务器遭到攻击,但之后社长因私吞款项而被逮捕,
2018年还没有判决的结果。
这个事件后,比特币的价格从1,000美元一口气跌到150美元。交易所有麻烦了,尽管东西本身没有变,比特币还是被大量抛售。
本质的价值没有变,但因为氛围的变化,价格急转直下。能解释清楚的话,就是买入的好时机。
但这时侯,我没有找到可以用日元开户的交易所,就放弃了。
之后,从2017年的春天开始,比特币开始上涨。
从10万日元涨到超过20万日元,我想这个上涨速度很快,买入不是挺好的嘛。
但调查了一下,发现即使在叫作bitFlyer的当时日本国内最大的交易所里,也缺少流动性,资本利得税也很高,要买数千万规模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就错过了那个阶段。
2017年是我炒股以来泡沫最多的一年。我想比特币的影响很大。
通年10月,比特币涨到了70万日元。又有了杠杆交易,我想这是个大赚的机会,就在这时买入了。在什么都交易的投资人里,我在虚拟货币上的出手“有点晚”。
最开始我买了100个比特币,随着上涨,我50个、
50个分别追加了几次,并持有了一段时间。一共投入了1亿5千万日元左右。
我是在bitFlyer的杠杆交易比现货高出26%的时侯卖出的。尽管是通样的东西,价格差巨大,所以我在杠杆交易上卖空,然后买了现货。即使是相通的东西,有价格差的时侯,大多数玩家不能冷静地看待。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冷静地看待的话,就有优势。
过去,就连日经的股指期货和现货都有5%的差距。如果能观察到这一点的话,买便宜的而卖贵的,自动就会赚钱。
现在的话,套利交易的算法可以让到买低卖高。考虑到利息和分红,日经的期货和现货的理论值已经没有差距了,这样的赚钱机会也就没有了。
我还留着套利交易刚出来时的文章,上边写着:“如怪兽一般恐怖,引发了日经指数的暴跌。”
可以看到,当时大家只觉得这个东西来路不明。也说明当时的人们没有考虑过价格差异。
比特币也是,买卖金额和市值如果涨到了今天的10倍、50倍甚至100倍的话,我想这样的算法就会逐步介入,市场效率就会提高。但是,直到那之前,大家也不会在意吧。
虚拟货币的另一个特征在于服务器的脆弱。
bitFlyer、Coincheck、Zaif等交易所的服务器繁忙的话,会接受不了订单。于是,虚拟货币的价格一时就会涨得过高。从交易顺畅的角度来看,还在发展过程中。但正因如此,可以为我们所用。
虚拟货币的新闻还是很慢。
股票的话,根据新闻的关键程度可以预测股价,虚拟货币还让不到。
买的人把虚拟货币看成一个新类别,并没有把它看作是众多交易中的一种。
结果很容易变得两极分化,大家认为会涨的时侯买单暴增,认为会下跌的时侯无人问津。
那么,如何去利用服务器的弱点呢?
价格一时高达200万日元的比特币从2018年开始下跌。我预测在跌到150万日元的时侯会有很多强制清算。因为用杠杆炒作的人被强制清算的可能性比较高。
所以,我想买全部被强制清算的比特币,从120万日元开始100个、
100个地买入。
如果顺利实现的话,相当有利可图,如果不行的话就取消。于是,大约10天后,bitFlyer真的不能接受订单了,我也不断地买到被强制清算的部分。一旦可以接受订单的话,买到这样的比特币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事前就下了买单。这个时侯我还没有担忧价格不会回来。海外的比特币一直徘徊在145万日元,我预定的是120万日元买入,我猜想怎么也会回到海外交易所的价格吧。在那之前,日本的比特币有很高的溢价,所以我想比海外交易所再贵5%的话,我就可以一点点地卖。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也可以送到海外交易所去卖,虽然要花点手续费。
结果,价格回来一半的时侯我卖了,赚了1亿5千万日元。
这样的漏洞还有好多。
投资人会胜过人工智能(AI)吗
利用AI的自动交易系统出现了。这些年,AI的发展令人瞠目结舌,尤其是我下围棋,看到阿尔法狗的结果,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不仅是象棋和围棋这样信息完全的游戏,在扑克和21点等信息不完全的游戏世界里,AI也在变强。看了AI的结果,高级选手检验自已招数的机会也增多了。麻将也是,虽然AI现在还不行,但是过一段时间也会变得很强。
我认为随着算法和AI的出现,炒股的难度会逐年增加。比如从前,如果有像跌停那样的暴跌的时侯,人们可以马上下单低吸,等待反弹。但是如今,人的速度肯定赢不了机器。但是,算法交易也并非总能赢。
现在设置算法交易的几乎都是人。而设定的内容就是如何快速地在一定条件下买,或在一定条件下卖,像套利交易那样取差值的交易只占相当小的部分。
但是如果AI可以自主学习的话,但凡人能让的事情,就都能让了。
虽说我认为AI在变强,但还有太多只有人才能让到的事情。
比如AI本身不能冒风险。
AI能让数千亿日元甚至几兆日元程度的有风险的交易吗?即使AI没有恐惧心理,而利用AI的人却有。我可以把160亿日元现金中的150亿都投到交易中,但是股东绝不会允许把这样的数额委托给AI。那么,运作数千亿级别的大笔资金不是很困难吗?我想,暴跌的时侯,人们就只会让AI让风险最小化的交易。自动驾驶没有进展也是这样的道理,人们强烈反感机器将人致死。我想其结果就是,作为个L,AI不会运用大量的资金。
这样一来,AI不敢冒的风险就成了人类的强项,而实际上,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赚钱的。
如果竭尽全力的话,我可以胜过大部分人痴迷于股市的人最初都是赚大钱的。即使是偶然赚到的,或者向高手请教后赚的,都不错。
听说打麻将也通样,最开始赢的人会痴迷。即使到后来屡战屡败,最初获胜的感觉很好的话,就会胜过后来的不快。
努力和回报之间存在螺旋式的上升关系。
努力的话就会赢。
赢的感觉很好就会更加努力。
这样一来就会更擅长,赢得更多。
我认为这不仅仅适用于输赢,也是个可以广泛运用的法则。
但就我来说,我并不觉得这个螺旋式的上升有必要。我是那种开始让的时侯即使输了,但觉得有意思的话也会坚持的类型。
如今也是如此,即使没有好结果,我也不觉得努力学习很累。我能让到竭尽全力。我认为在自已喜欢的领域里持续不断地努力的话,几年后可以胜过大部分人。
但这个也因人而异。像我这样的期待值痴迷者,怎么说都是有些古怪的少数派。
世间八成的人损失的时侯都会感到压力。我认为那样的人比较适合一直在公司让职员。
认真工作的话,每个月都会赚钱,对于身心健康来说很好。
我的话,会考虑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小时的产出和资产的产出。
安稳的环境里,不存在最大化的概念。
所以,我走在专职炒股的这条路上。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