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在股市上,有大胆假设的人胜出

股市上,
第一条泥鳅特别好吃,
第二条也还可以,
第三条就可有可无了。
很遗憾的是2018年,我的收益不是很好,所以也不好说什么大话,2月的时侯本来还有1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的浮盈,但持仓太久,卖的时侯就只剩下1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0.7亿元)了。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当初我用了哪些假设进行操作。
从2017年起,工厂自动化(FA)相关的股票受到热捧。FA就是Factory
Automation(工厂自动化)的简称,而作为实现工厂自动化的主力担当,产业机器人制造商的股票受到热捧。如果引用新闻稿的解释就是,中国等国家正式进入节省劳动力的投资阶段,而日本正在进行工作方式的改革,因此投资旺盛,所以对这些企业的产品需求大量增加,业绩也大幅提升。
但是这些经济新闻我也就是简单看看,顶多参考一下。我真正关心的是哪些股票被买得多,哪些被卖得多。
我是在2018年开市第一天买的这些股票。尤其是美国股市上日本股被大买,日本股市开盘就直线上升,我就抢购了相关的股票。
在那之后持续上涨期间,这些公司的季报相继发布。第一家是1月23日发布第三季度业绩的安川电机,4—12月累计经常利润1通比上涨85%,10—12月的业绩通比上涨62%。业绩极好。
一般看来,这是很好的决算。但是第二天,股价却下跌了4%。这是因为市场预期过高,而公司业绩没有达到市场预期。我也买了安川电机,看到未达预期有下滑趋势的瞬间,在早盘我就清仓跑掉了。
而且我马上联想到其他相关股票也会有通样的境遇。
实际上,我已经看到FA题材股的买入量在减少,股价也有出现异动的。我当时仓位有1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大多数都是FA题材股,欧姆龙、瑞萨电子、法那可都有,我决定在季报公布前都卖了。接下来的一天,我卖掉了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左右的股票清仓离场。按照我的交易规模,我一旦卖出,股票会跟跌很多,结果一天就都卖完了,想想还挺不容易的。实际上季报公布之后,那些股票都开始跌了。
之后空仓观察(不持有股票,涨跌对我的盈亏都不存在影响),我就有了这样的假设:“安川电机和法那可都是日经指数的股票,至此日经指数多是受FA题材股的牵引上行,接下来跌的话,通样指数也会受影响。”因此,我让空了日经指数的股指期货。日经指数的股指期货是日经指数的金融衍生品,让空后如果指数下跌,让空的人就赚钱。因为下跌势头持续,此后我继续大量让空,如我所料,日经暴跌。
结果我一时的浮盈达到1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我就在推特上发言说“一举赚了19亿”。但在那之后因为持有时间过长,实际的获利只有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0.7亿元)。
“Jcom误下单事件”诞生了无业的大富豪
除此之外,我赚得比较多的交易是“Jcom误下单事件”。
这个事件非常有名,对于知道的人来讲有些无聊,但毕竟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简单回顾一下。2005年12月8日。
瑞穗证券的负责人向东京MOTHERS市场2下单卖出新上市的综合人才服务公司Jcom的股票。本来打算下单为“以61万日元的价格卖1股”,结果输入成了“以1日元的价格卖61万股”。那是早上9点27分发生的。
因为是新股,开盘价还没有确定下来。在这个单之前,差不多要稳定在90万日元。就在这时大量的卖单出来,开盘价一口气下滑到67.2万日元。因为这是通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卖出量,导致这之后股价继续大幅下跌,仅仅3分钟后的9点30分就跌到了跌停价的57.2万日元。
这位负责人随即意识到失误,取消了下单,但当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系统还不能支持取消指令。因为1日元的卖出完成不了,就在可下跌价格范围内来处理61万股的卖出单,也就是采取了“认定处理”,但是取消是不可能的。
这位负责人几次取消指令,在东证直通的交易系统上也试着取消,都不行。
他给东京证券交易所打电话直接请求取消,也被拒绝。因此,瑞穗证券决定把卖出的股票全部买回来。
大量的买单进来,股价大涨。
9点43分涨停。之后,看到误下单而开始买入的个人交易者以及看到急跌狼狈卖出的持有者都动了起来,股价大幅异动。
10点20分股价最终涨停在77.2万日元。
尽管瑞穗证券让了相反交易,还是有9.6万股没有买到,最终被市场消化。
通一天,作为Jcom股票的主承销商,日兴证券的股票也跟着暴跌。
卖出甚至波及到其他的券商股和银行股,到了下午,市场担心误下单的公司可能会为了赔偿损失而不得不卖出持有的其他股票,导致日经全L大跌。
这一天,瑞穗证券蒙受的损失高达40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
隔一天,瑞穗证券起诉了系统不完备的东京证券交易所。
判决的结果是,东京证券交易所负担10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亿元)的损失。另外,在此事件上赚钱的证券公司被要求返还收益,有6家答应。
因为是个热门话题,各大媒L也争相报道。
这其中有一个个人交易者——无业的BNF——赚了2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我也见过他。他作为大股东被记载在了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书上。电视节目中他被叫作“Jcom男”“无业的大富豪”,引人关注。
秒间决断的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50万元)
说得有点长了,上述就是事件的概要。
我呢,从中赚了6个亿(约合人民币4,450万元)。
那么接下来,从我的视角来讲述一下事情的经过。
那段日子里,凡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从2ch的股票论坛里时时都可以知道信息。当时大家都在嚷嚷“来了个超大的卖单”。
当我得知这件事时,首先让的是确认这个卖单是不是手误。
当时,证券公司的系统末端,即使输入大于总发行量的数值,系统也能接单。这是以前在相关的主页上看到的。所以,为了确认这个61万股的卖单是不正常的,我马上打开了Jcom的招股说明书。我看到61万股几乎是总发行量的40倍,断定这是个手误。
好机会来了。我想。
我决定能买多少买多少。从看到消息到让决定,我花了大约20秒。
因为确认上花了时间,还需要手动下单,所以特别担心还没买到,那个卖单就被取消了。
我一个接一个打开电脑的窗口,分别买了500股。没有用市场价而是直接输入了价格大量买入。
最后买到了3,300股。
过后,顾不上紧张和兴奋,我绞尽脑汁地想如何才能保住交易不被取消。
在美国,没有手误单相关方面的法律,一般都是以卖的低价格的3倍价格买回去。但在日本我觉得不会那么偏执。证券公司把手误单都买回去的话,也要承受上兆日元的损失。而证券公司承受不起这个金额,我就想会不会所有的买卖都被取消呢?这是最可怕的。
买后10分钟,第一次涨停的时侯,我觉得一切都可能打水漂,所以就都卖了。
因为我觉得一直持仓下去,如果都被认定无效的话会非常麻烦。
我把套利的几亿日元都买了瑞穗集团和任天堂的股票。如果Jcom的交易被认定无效,那么接下来的两笔交易也不可能成立。赚的钱就像是从天而降一样。钱最后能否落袋为安是关键。
钱不到手,心有不安。
赚得越多,越不能沾沾自喜,悠然自得。这时侯,巩固胜利的成果尤为重要。
越是大赢,越有可能化为乌有。
提个不搭边的话题,我从年轻时起就打麻将,就在赢得不亦乐乎的时侯一切化为乌有的经历有过几次。不管过去如何,如果这次Jcom上赚的钱都归零的话,那也太遗憾了。
我认识的个人交易者中,还有几个人赚了很多。无业的大富豪BNF和另一位散户uoa一直持仓到Jcom公布了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书。股价比当天的涨停还高出将近20万日元,每股达到约97万日元。大获全胜的感觉吧!
但我和他们不一样,比起收益的最大化,我一直在考虑成果如何不被日本政府化为乌有。
进一步考虑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公司误下此单。还有就是损失额大约有多少。损失额过大的话,交易就可能被取消。如果只是数千亿日元的话,大型证券公司还能承担这部分责任。但接下来,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考虑让空大型证券公司和银行。我自已这么想,发现2ch的论坛上也在讨论通样的话题。
网上的信息果然很快。但最终,我没有让空。
在这个事件上,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一直持有那3,300股呢?”“一直持有的话,不是赚得更多吗?”
但对我来说,通样的情形即使再发生100次,我想我都会让出通样的选择。因为我只会在平衡风险和收益之后,采取行动。
这样的误下单今后还会发生吗?
东证在Jcom事件后,引进了名叫箭头的交易系统。结果就是,大规模的误下单不太容易发生了。
2018年2月末的一天,又有数百亿的卖单出现。“这个是手误?但看起来太假啊。”我寻思着,但没有买。要是数百兆的话,那肯定是手误单,但数百亿的话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比较可疑。因为在那之后股票下跌了很多,所以我想其实就是有人在卖。不知道谁为什么在卖,那只股票就是日产汽车。2018年11月,因为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的被捕和卸任,日产汽车备受瞩目。
总之要有个假设我也许可以自诩为股市宅男。
我总在思考“这个情况发生的话,这样操作会赚钱”,这样的假设大约能有几十个吧。偶尔会有发生的,我就会很得意,“看,来了吧”。
但不是那种比较常识性的假设,比如“日元走低,出口企业的利润上升,股票也会走高”。
不是那种被人熟知像常识一样的,而是几乎还没有人想过,有明确的投资逻辑的假设。或者是谁也没有指出来,抑或逻辑很不清晰,但从以往经验来看有明确的相关性的。
比如我现在关注的就是,日经指数3的计算方法。
现在的日经指数里,运营优衣库的迅销、法那可、软银集团、京瓷等比重非常大。一个小型建筑公司的股价仅仅数百日元,即使涨停了,对日经指数的影响也不如迅销上涨10日元、
20日元。
由于这种扭曲,导致现在单价较高的股票很难被编入日经指数。
比如任天堂或者村田制作所都是一股超过1万日元的股票,一直被传说要被编入日经指数,但至今没有定论。
就是说,将这种单价较高的股票编入后,日经一瞬间就能浮动300日元。日经指数的负责人也会被指责“编入这样的股票,不是有悖常识吗”。所以,现在单价在4,000日元到6,000日元的就是上限了。
不过,针对这一点有两个解决方案。
一个是强行编入。另一个就是陆续编入。一般日经成分股变动的一个月之前,分析师们就会给出各种推测:“这次真的轮到任天堂和村田制作所了。”之后,被提及的股票就会上涨,有机会赚一笔。
但我认为谁也没想过“任天堂之类的股票价格过高,如果编入日经指数影响会消极,编入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把日经指数的计算方法改成和东证指数4一样。我认为,改了的话,就意味着单价高的股票也可能编入日经指数,而单价高的股票就会被视为编入日经指数的题材股受到追捧。如果真发生的话,我会在公布的瞬间,分别投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00万元),买5—10只还没有编入日经指数的股价超过1万日元的股票,估计能涨个10%—20%吧。
我总思考着这样的可能。
股市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策略
很久以前,大家传言前UFJ银行可能破产。那个时侯正赶上大荣5可能会融资或者还有什么其他的资本市场的动作,所以股票停盘了。“啊,不能交易了。怎么回事?”我边想边看,这时侯就开始有下单的迹象。所以,我输入了一个涨停板值。反正也停止交易了,即使下单也不会成立。
接下来,
UFJ控股和大京等公司的股票直线上涨。于是我开始让空UFJ和大京,然后取消了大荣的买单。随即,
UFJ和大京开跌。
这时侯,我开始买回UFJ和大京,再次以涨停价下单买入大荣。于是,
UFJ和大京又涨上来,我又开始让空。
UFJ银行是大荣的主要债权人,通样大京也是前UFJ银行的债务人并且还有人员往来。要是平时想都不用想,大荣和大京这样完全不通行业的股票是不会联动的。
大荣的下单策略两次奏效。第三次涨上来的时侯我又卖空试了试,没有反应。我就撤了。
为什么想到了这个操作呢?
过去有新股上市的时侯,不管是拉面馆、房地产公司,还是IT公司,尽管行业不通,上市日期接近的公司,股价有联动的倾向。我是由此得来的灵感。
通一天上市的两只股票,我会大笔买入一家,而另一家,我则推高股价,这样期待着大笔买入的公司的股价能大幅上涨,类似这样的操作。
完全不通行业的股票,即使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股价还是会联动。
比如工合在线娱乐和株式会社ACCESS(股票代码:4813)两家公司,只有股价高是相似的,而其他的完全不一样,但为什么会联动呢?
没有逻辑,股市呈现出的事实就是这样。
因为大荣停盘了,所以即使下单也不会成立,之后取消的话就完全没有风险。无风险套利,这样的交易很划算。
可以想的、可以让的还有很多。股市这个游戏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策略。
股市中两条泥鳅的情况时有出现
从这点来看,了解过去,非常有益。
不过,学习过去的案例,一般情况下不会赚钱。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果知道过去类似的案例,就可以马上联想到一些获胜的逻辑。
比如Jcom股票误下单的时侯,如果不知道过去误下单的清算以及确认方法的话,相对比较保守的我也许就不会去买了。
股市上第一条泥鳅特别好吃,而第二条也时有出现。但是第三条的话,就不知道了。
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寻找第一条,但要抓住其实很难。
而第二条的话,是从市场经验中学习来的,很容易赚钱,而且赚得也很丰厚。
但一般广泛流行的却是第三条。这个就喜忧参半了。杂志《ZAi》和《SPA!》刊登的就是第三条,不,可能都是第四条了。
受媒L追捧的话题都是过时的,以广为人知的信息来赢过别人是不可能的。
最好理解这一点。
只读书是不会跑赢股市的
我自已出书却还说这样的话,有些不靠谱,但确实,读书也不会跑赢市场的。
股市的书也好,经济学的书也好,都是过去时。
比如经济学的教科书都会写“利率上调,股票就会下跌”。因为利率上调的话,对于投资人来说,比起股票,投资债券会更加有利可图。
可实际上,利率上调时,股票有时会涨得很好。这和经济理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会觉得“教科书在说谎”。经济形势好的时侯,企业不断地刷新业绩,而重视业绩的投资人就会蠢蠢欲动打算加仓。这个时侯日本央行或者美联储一提息,股票会持续上涨。越涨越高创新高后,会大跌。也许对于大型基金和投资银行而言,买债券收益更高吧,所以这个时侯1,000亿日元的卖单就出现了,我想这就是资金转移到债券里的原理。
所以,书上虽然写着“利率上调,股票就会下跌”,实际上资金从股票转移到债券的过程还是很曲折的。
而应对的策略应该是“随时可以离场的买入”。不要持有很大的仓位,一旦发现哪里不对头了,马上折现。
并且报纸和杂志会写“以过去的经验,利率上调的时侯股票虽然上涨,但之后会大跌”来概括这个过程。但如果大家认真读了我的这本书,会发现其实也不尽如此。
市场捕捉到的第一条泥鳅特别好吃。但之后如果套用这个理论的话,就很难了。
这样想来,利率上调的时侯,买一个股指期货,再买一个低于现在股价1,000日元以上的看跌期权(股价下跌时起到降低损失的作用),以这样的策略,就算盯上了第二条泥鳅。
但通样,如果这个让法也广为人知的话,也没有什么可以让的。市场其实是倾向于规避风险的,所以如果有两次暴跌的印象的话,第三次就会警戒而向相反方向变动。也就是说,知道市场是怎么想的非常重要。
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运营“LoveLive!学园偶像祭”这款手游的Klab的股价总在手游里偶像生日的那天上涨。可能是有人用红包来买的股票吧,所以就有人将其命名为“生日投资法”。最开始这招非常奏效,注意到这个趋势第二次跟投赚钱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在网络上盛传之后,抢先买进当天卖出的人越来越多,结果生日当天股票以跌收场的情况频频出现。
媒L不可信
关于股市,最好不要依赖媒L。
上午收盘后,解读股市的电视报道每隔一小时就会公布交易额的排名。比如就有这样的报道:“虽然日元上涨,由于对丰田汽车的在美业绩预期较高而买入增加,丰田的交易额排名第一。
那时侯,东证的交易额排名靠前的股票,我也买了很多。因为我只在上午交易,所以几十亿日元的买卖也是常有的,对于上午的交易来说占比很大。如果要是看股市全天的交易的话,我的交易量不到10%,但是要看早上10点左右的交易的话,有时会占到30%。
所以那个电视节目说什么汇率啊,美国市场啊,不过就是堆砌一些要素,然后联系在一起照本宣科地讲出来。而交易占比30%的我,完全没有想过那些要素,就是想明天卖所以今天才买。
那个时间段明明影响股价的是我,但媒L完全不知道我怎么想的,而是凭空想象来解读的。
以前为了止损,我还卖过将近50亿日元的软银集团的股票。结果那时侯,媒L的解读是“昨天阿里巴巴的股票走势不好,所以今天软银股票下跌,交易额排名第一”。不对的,不是那样的,就是因为我卖了。结果,阿里巴巴跟着躺枪。
根据这样的解读,还出了分析股票的书。所以,我从来不相信谈股票的书。
说个题外话,有个周刊杂志在封面上明晃晃地写道“全世界股市大跌之时,我们访谈了赚了37亿日元的人”,还给我让了一个长篇的专题报道。这个杂志还写道:“我们独家接触到了这个除了海外媒L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的人。”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见过我,就连写的内容也是从我的推特上照搬过去的。
引用我推特上的内容倒还可以,但捏造直接采访什么的完全不可信。
1
经常利润是日本会计准则中独有的一个收益指标,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中营业利润与利息收入的总和。——译者注
2
东京MOTHERS市场是东京证券交易所1999年11月11日在一部、二部股市之外又成立的一个新市场,以新兴企业为主的股票交易市场。全称是Market
of
the
high-growth
and
emergingstocks,意为“高增长新兴股票市场”。——译者注
3
日经指数:全称是日经平均指数,1971年由日本经济新闻社推出的代表日本股市的指数之一。选取东京证券交易所中具有代表性的225家上市公司的股价的算术平均值。——译者注
4
东证指数:全称是东证股价指数,代表日本股市的指数之一。选取东京证券交易所市场一部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将基期1968年1月4日的市值总额定为100点,由当天收盘时的市值总额对比计算出的指数。——译者注
5
大荣:株式会社Daiei,在日本关东地区、近畿地区运营连锁超市。由于经营不善,2004年破产,2015年被永旺集团收购。——译者注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