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谋反,是为了自救。

sho_d();大唐皇宫,东宫正殿。
李承乾侧躺在胡床,有些模糊的视线视线逐渐变得清晰。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李承乾不知道。
然此刻这具略有残缺的身体,已然被来自于后世的灵魂所主导。
我成了李承乾。
那个造反失败的李承乾。
记忆融合后,他知道了自己的处境。
面前的案几上,摆着几大碗肉食,胡饼,蔬菜,黄酒。
耳边奏乐传来,
琵琶,芦笙,箜篌,横笛,腰鼓,竖琴各类乐器交融。
十多位身着薄纱的女子在中央起舞。
后世的社畜哪里见过这等香艳场景,还未思考自身处境,心神就已经被吸引过去了。
她们舞步轻盈如燕,腰肢柔若无骨。
面色妩媚动人,轻纱下能隐约看到摇曳生姿。
仔细看去,胭脂轻抹,肌肤胜雪,红润欲滴。
旋转跳跃之际彩带飘飞,更是增添几分神秘与诱惑。
尤其是那领舞的,起舞间频频看向自己,双目含情,媚眼如丝。
唯一可惜的是胸前平平。
沉浸之下,只感觉口干舌燥,不由端起面前黄酒一饮而下。
此时,死去的记忆袭来。
李承乾想起了一件事。
领舞的不一定是女人,也可以是男人。
而他刚刚看到的这位,就是男的。
男的!男宠!
他叫称心,称心如意的称心。
李承乾感觉自己的脑子受到污染了。
还未多想,就听到前院传来一阵吵闹声。
紧接着,一队甲士冲了进来,场间被迫停下。
先前被舞女吸引了心神,李承乾这个时候才注意,左右两侧还有十几名身材健壮的男子。
这些人是他的心腹手下。
废物!
李承乾微微皱眉,这些平日里争先抢后表达忠心的狗腿子。
在这些甲士面前,就跟受惊的鹌鹑,丑态毕现。
没一个敢站起来保护自己。
“太子殿下,陛下手敕在此。”
“太常寺乐童称心,道士秦英、韦灵符等人迷惑太子,祸乱东宫,按律当斩!”
为首的统领微微躬身,双手奉上手敕。
旁边的内侍赶忙上前,拿来放在李承乾面前的案几上。
李承乾看了眼,没有说话。
统领抱拳作揖:“太子殿下,得罪了。”
“左右,立即拿人。”
“是!”
被点到的人迅速被拉下,在甲士面前不敢反抗。
纷纷喊着冤枉,殿下救我之类的话语。
李承乾感觉到内心有股愤怒涌上,但被他压了下去。
“斩!”
统领显然在执行陛下的敕令,把这些人当着太子的面斩杀。
一声令下,血溅当场。
统领见完事后,再次抱拳作揖。
“陛下让太子随我等前往紫宸殿复命。”
“请太子移步。”
紫宸殿是太极宫后殿,也是皇帝的便殿。
用于接见重要或亲近的臣属,办理政务,在便殿办公相对要轻松一些,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礼节。
东宫距离太极宫很近,只有二十步。
但这些时间,足够李承乾理顺思路了。
现在是贞观十六年九月,李承乾被发现造反,罢黜太子位是明年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承乾放松不少,逐步回忆原身的情况。
武德二年出生于太极宫承乾殿,唐高祖李渊亲自为赐名承乾。
尚在襁褓中被封为恒山王,三岁的早教老师是长孙皇后的侄子,隋朝民部尚书长孙炽的孙子长孙家庆。
五岁的老师是儒学大师陆德明与孔颖达。
七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被册封为太子。
小时候的李承乾天性聪颖,早慧且仁孝,风采峻峭而威猛,内心仁慈且深情,深受长孙皇后跟李世民的喜爱。
十二岁就开始接触朝堂政务,十三岁便行监国之责。
当李承乾病重时,不信僧道的李世民,请来道士和尚为他祈福。
康复后又大赦天下,修西华观和普光寺。
十五岁行加元服之礼,李世民因此大赦死罪以下囚犯,并赐五品以上官员之子为父后者升一级。
全国上下欢庆三天,又设宴款待群臣,赏赐绢帛不等。
十六岁娶秘书丞苏亶之女苏氏为太子妃。
同年五月,唐高祖李渊逝世。
居丧期间,李世民下诏令太子监国以处理军国大事。
李承乾表现出色,“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此后每当李世民外出巡幸时,太子承乾便留京监国。
第二年,贞观十年,李承乾十七岁,马上跌落,摔断左腿。
也是这一年,长孙皇后病逝。
他失去了母亲,李世民失去了妻子。
一直到这里,李承乾都是拿的朱标模版,父慈子孝,太子之位稳固不可动摇。
直到贞观十三年,他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这是历史的诅咒,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顺位继承的太子。
性情大变,曾经温文尔雅的太子开始变得叛逆不羁。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的喜爱,逐渐转移到了四子魏王李泰身上。
这很是刺激了李承乾。
就像是小孩子吸引别人注意那样,干一些错事,来引起大人的注意。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意识到,他选择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让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十多名老臣轮流劝导李承乾。
在这些老臣的轮流说教下,李承乾终于彻底放飞自我。
李承乾的屡教不改,让李世民越发失望,也更加宠爱四子李泰。
以至于李承乾最后走上谋反的道路,从而被废。
记忆逐渐变得清晰,现在的‘李承乾’,感觉到身体里传来莫大愤怒。
男宠被杀的愤怒,不被重视的愤怒,父亲偏爱的愤怒。
男宠这块,李承乾强行压了下来。
另外两处,就有些压不住,颇有几分感同身受之感。
与此同时,李承乾也在思索往后的路子。
是收敛心思,继续当这太子,还是走谋反的道路。
李承乾仔细思索。
真正性情大变的关键点,是李世民逐步瓦解太子势力,对魏王却是处处僭越偏爱,加强其势力。
要说他没有换继承人的想法鬼都不信!
只是碍于长孙皇后的遗言一时找不到借口废太子而已。
在这种环境下太子不被逼反就有鬼了。
别说皇家,就是平民百姓之家,父亲如此区别对待两个儿子,那也必然祸起萧墙。
不反难道坐以待毙吗?
原来,不管是从前的李承乾,还是现在的李承乾。
早就已经没有了选择。
谋反,是为了自救。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