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第894章
王安打定主意,要在白石滩开基地。
至于什么白云山盗匪,中间还隔着一个南亭县呢。
要是那群匪徒,真有本事抢到南亭河边上,他不介意陪对方玩玩。
不过,他也没有莽撞,这块地方,到底是否契合他的预想,还要提前考察一番。
这个重任,自然又落在小舅子苏允文身上。
第二天一早,王安亲自去了一趟苏府,找到苏允文,让他带上一些人,去白石滩测算一下面积。
苏允文上次被韩嵩坑了,正愁该怎么面对王安,没想到又来一个机会,立刻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别紧张,这次卖家不会坑我们,你只需测算好面积,把具体位置和可耕作面积画出来就行。”
王安拍了拍苏允文的肩膀,以示鼓励,眼角余光处,忽见一抹倩影从门口路过。
“幕遮。”
王安率先打起招呼。
“见过殿下。”
苏幕遮盈盈一礼,眉蹙远山,眼颦秋水,大家闺秀的婉约大方尽显。
她含星子的眸子注视着王安,张了张小嘴,欲说还休,随即点点头,匆匆沿着走廊离开。
王安盯着她离去的方向看了一会儿,忽然回头对苏允文道:“怎么本宫觉得,你姐今天怪怪的,好像有心事?”
“这个好像是最近商会里有点事,需要处理,具体我姐也没告诉我。”
苏允文似乎并没有太关心这件事。
“哦。”
王安微微颔首,关于苏家加入的商会,他也只是一知半解,想来大抵是织造一类的商业组织。
他也没细想,交代完苏允文之后,便去往永宁县衙。
经过两天的休沐,衙门上下,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这正是王安想要的,找来老典史,开门见山道:“最近市场的粮食价格,涨到多少了?”
因为王安事先就打过招呼,老典早有准备,很快给出一个数值:
“回殿下,从八天前,粮价就持续上涨,到了昨日傍晚,普遍已经涨了三成半,今日怕是要到四成。”
“嗯。”王安手指敲着案几,沉吟道,“依你这么多年的经验,这轮涨价还能持续多久?”
老典史垂目思索片刻,开口道:“若是地方上调粮及时,估摸最少也得涨两个月,最终可能会超过三倍粮价。”
这个范围还算合理,和王安的当初的预估差不多。
最近一年多,大炎京城正常的粮价,大约是一石米(100斤)四百文左右。
若是翻上三倍,便是一两二千银子往上。
两人之前早就算过。
以京城加周边,近两百万百姓算起,平均每人一天一斤粮食,一个月便需要消耗掉六十万石粮食。
按照今年京城周边,普遍减产到三成以下计算,要撑到秋收,至少还有两个多月的粮食缺口。
也就是说,光人需要的粮食,就得到一百二十万石以上。
再加上朝廷的马匹,百姓饲养的牲畜和家禽,这个缺口,还得扩大一倍以上。
哪怕需求只有两百五十万石,按照王安他们预估的价格,也有两百万两的利润空间。
这个利润额,足以令各大粮商疯狂。
要知道,大炎一年的税收,全部加起来也超不过两千万两。
光是这笔生意,就能赚到大炎十分之一以上税收,换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但,这样无限制地涨下去,最终受损的只有百姓,以及朝廷的声誉。
这样的结果,王安不能接受。
凭什么?
合着你们这些世家大族,就该趁机发国难财,吃肉喝汤。
我皇室一族却只能被老百姓唾弃,代表朝廷,替你们背好这口黑锅是吧?
只占便宜不吃亏,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吗?
即便真有,王安也不会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得逞。
所以,王安毫不犹豫的,启动了一早就设想好的计划。
“发布告示,从今天起,永宁县衙粮仓,双倍价格收购粮食,有多少,收多少。”
王安交代完老典史,目光望向窗外,闪烁着莫名光泽。
你们这些粮商,不是喜欢囤积居奇,联手炒粮价吗,小爷正好成全你们,一步到位。
“殿下,这一步是不是定太高了?若是那些粮商,也跟我们这样暴涨,那你的名声岂不是”
尽管早已知晓王安的计划,老典史还是忍不住为其担心。
他话没说完,意思却很明显,一旦被百姓知道,这轮暴涨是由王安引起的,各种民怨和臭骂定会接踵而至。
这对他的名声,将会是致命打击。
不仅百姓会恨他,群臣也会趁机弹劾他。
换作一般人,可能想都不想就退缩了,然而王安只是笑了笑,轻描淡写道:
“本宫还有名声吗?”
“殿下?”
“无妨,论挨骂,京城有谁比得过本宫这个第一纨绔,习惯了,反正骂的再凶,本宫也不会少一块肉。”
王安的豁达,让老典史深深折服,而越佩服,他才越不希望这位年轻殿下被百姓误解。
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将会被你们骂得最凶的人,其实才是真正一心为民之人。
老典史无声长叹,忽然站直身体,双手作揖,郑重向王安行了一礼。
“你这是干什么?”王安一脸莫名其妙。
“卑职,替京城两百万百姓,谢过殿下的大恩大德。”老典史弯腰说道。
“你这快起来吧,此事成与不成,八字还没一撇呢。”王安摆了摆手。
“卑职谢过的,是殿下这颗一心为民的心,而不是这件事本身成与不成。”
老典史留下这句话后,恭敬的退了出去。
不出半个时辰,永宁县衙双倍收粮的公告,便贴满了大街小巷。
消息传开,整座京城瞬间炸了锅
王安打定主意,要在白石滩开基地。
至于什么白云山盗匪,中间还隔着一个南亭县呢。
要是那群匪徒,真有本事抢到南亭河边上,他不介意陪对方玩玩。
不过,他也没有莽撞,这块地方,到底是否契合他的预想,还要提前考察一番。
这个重任,自然又落在小舅子苏允文身上。
第二天一早,王安亲自去了一趟苏府,找到苏允文,让他带上一些人,去白石滩测算一下面积。
苏允文上次被韩嵩坑了,正愁该怎么面对王安,没想到又来一个机会,立刻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别紧张,这次卖家不会坑我们,你只需测算好面积,把具体位置和可耕作面积画出来就行。”
王安拍了拍苏允文的肩膀,以示鼓励,眼角余光处,忽见一抹倩影从门口路过。
“幕遮。”
王安率先打起招呼。
“见过殿下。”
苏幕遮盈盈一礼,眉蹙远山,眼颦秋水,大家闺秀的婉约大方尽显。
她含星子的眸子注视着王安,张了张小嘴,欲说还休,随即点点头,匆匆沿着走廊离开。
王安盯着她离去的方向看了一会儿,忽然回头对苏允文道:“怎么本宫觉得,你姐今天怪怪的,好像有心事?”
“这个好像是最近商会里有点事,需要处理,具体我姐也没告诉我。”
苏允文似乎并没有太关心这件事。
“哦。”
王安微微颔首,关于苏家加入的商会,他也只是一知半解,想来大抵是织造一类的商业组织。
他也没细想,交代完苏允文之后,便去往永宁县衙。
经过两天的休沐,衙门上下,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这正是王安想要的,找来老典史,开门见山道:“最近市场的粮食价格,涨到多少了?”
因为王安事先就打过招呼,老典早有准备,很快给出一个数值:
“回殿下,从八天前,粮价就持续上涨,到了昨日傍晚,普遍已经涨了三成半,今日怕是要到四成。”
“嗯。”王安手指敲着案几,沉吟道,“依你这么多年的经验,这轮涨价还能持续多久?”
老典史垂目思索片刻,开口道:“若是地方上调粮及时,估摸最少也得涨两个月,最终可能会超过三倍粮价。”
这个范围还算合理,和王安的当初的预估差不多。
最近一年多,大炎京城正常的粮价,大约是一石米(100斤)四百文左右。
若是翻上三倍,便是一两二千银子往上。
两人之前早就算过。
以京城加周边,近两百万百姓算起,平均每人一天一斤粮食,一个月便需要消耗掉六十万石粮食。
按照今年京城周边,普遍减产到三成以下计算,要撑到秋收,至少还有两个多月的粮食缺口。
也就是说,光人需要的粮食,就得到一百二十万石以上。
再加上朝廷的马匹,百姓饲养的牲畜和家禽,这个缺口,还得扩大一倍以上。
哪怕需求只有两百五十万石,按照王安他们预估的价格,也有两百万两的利润空间。
这个利润额,足以令各大粮商疯狂。
要知道,大炎一年的税收,全部加起来也超不过两千万两。
光是这笔生意,就能赚到大炎十分之一以上税收,换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但,这样无限制地涨下去,最终受损的只有百姓,以及朝廷的声誉。
这样的结果,王安不能接受。
凭什么?
合着你们这些世家大族,就该趁机发国难财,吃肉喝汤。
我皇室一族却只能被老百姓唾弃,代表朝廷,替你们背好这口黑锅是吧?
只占便宜不吃亏,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吗?
即便真有,王安也不会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得逞。
所以,王安毫不犹豫的,启动了一早就设想好的计划。
“发布告示,从今天起,永宁县衙粮仓,双倍价格收购粮食,有多少,收多少。”
王安交代完老典史,目光望向窗外,闪烁着莫名光泽。
你们这些粮商,不是喜欢囤积居奇,联手炒粮价吗,小爷正好成全你们,一步到位。
“殿下,这一步是不是定太高了?若是那些粮商,也跟我们这样暴涨,那你的名声岂不是”
尽管早已知晓王安的计划,老典史还是忍不住为其担心。
他话没说完,意思却很明显,一旦被百姓知道,这轮暴涨是由王安引起的,各种民怨和臭骂定会接踵而至。
这对他的名声,将会是致命打击。
不仅百姓会恨他,群臣也会趁机弹劾他。
换作一般人,可能想都不想就退缩了,然而王安只是笑了笑,轻描淡写道:
“本宫还有名声吗?”
“殿下?”
“无妨,论挨骂,京城有谁比得过本宫这个第一纨绔,习惯了,反正骂的再凶,本宫也不会少一块肉。”
王安的豁达,让老典史深深折服,而越佩服,他才越不希望这位年轻殿下被百姓误解。
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将会被你们骂得最凶的人,其实才是真正一心为民之人。
老典史无声长叹,忽然站直身体,双手作揖,郑重向王安行了一礼。
“你这是干什么?”王安一脸莫名其妙。
“卑职,替京城两百万百姓,谢过殿下的大恩大德。”老典史弯腰说道。
“你这快起来吧,此事成与不成,八字还没一撇呢。”王安摆了摆手。
“卑职谢过的,是殿下这颗一心为民的心,而不是这件事本身成与不成。”
老典史留下这句话后,恭敬的退了出去。
不出半个时辰,永宁县衙双倍收粮的公告,便贴满了大街小巷。
消息传开,整座京城瞬间炸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