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顺水推舟

    绪兆很满意绪之澜没被喜悦冲昏头脑,首先想到的还是大华的利益,他说道:“顺应形势,父皇册封你为阳洮王,并大肆宣扬。你只需将兰花余孽仍留在阳洮草原,铁骑可汗便不会担心你背叛。紫阳公主让父皇失望,所以,父皇在中秋之前,身体违和,让阳洮王处理国事。”

    绪之澜清楚,对绪兆来说,这种处理方法很容易理解。即便大败泾阳国的计划泄露,绪兆利用他为王爷处理朝政一些时日,也可以让众大臣先接受女子处理政事的心里准备。假如计划不泄露,他为王爷还能处理国事,说明绪兆对他十分信任,也可麻痹泾阳国。

    接着绪之澜与绪兆又深入探讨了一番迷惑泾阳国的计策。

    回到阳洮宫,绪之澜看到皇上的龙袍也干得差不多了,赶紧选将扣子钉上去,正准备交给柳公公时,没想到柳公公过来了。

    “恭喜郡主,这是陛下赐给郡主的王袍,请郡主试试是否合身?”柳公公低声说。

    柳公公离去后,绪之澜打开包裹中的王袍,试穿了一下,大小非常合适,显然,绪兆早就按他的尺寸准备好了,绪之澜猜测绪兆可能连金印之类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就等合适的时机封他为阳洮王。

    次日早朝,柳公公派人先跟简丞相打招呼,说明今日绪兆要封绪之澜为阳洮王的事情。理由有三个:一,绪之澜任监察院都督,卓有成效;二,绪之澜为大华国的疆土延伸了200里,绪之澜的阳洮草原每年向大华国库缴纳10万两白银的税收;三,封赏绪之澜之后,可以麻痹泾阳国。

    本来封王不是件小事情,得请钦天监定好超级黄道吉日,然后举行一系列的仪式,非常之繁琐而隆重。绪兆却砍掉了这些套路,只说在朝堂上下道圣旨给绪之澜。

    大臣们心中在想:绪兆收绪之澜为义女,身份肯定比公主差一些,需要区别对待,所以绪之澜的身份是郡主而不是公主。绪之澜的作用就是为公主们执政竖样板,不需要有多隆重的仪式,也不需要绪之澜来金陵拜宗亲,仅仅发了张圣旨给绪之澜就封了郡主。绪之澜是郡主,但又没有家人,阳洮郡高度自治,若绪之澜换作男儿身,那就是郡王。现在绪兆将绪之澜的郡主身份改成郡王身份,相当于改个称呼而已。只不过以前阳洮郡提拔官员时,需要向朝廷打报告,以后不需要走这个形势罢了。

    因此,大家认为绪之澜这个王爷的身份,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虽然绪之澜的功劳不足封王,但绪之澜的身份是皇帝的女儿,属于皇族,皇帝要给自己的女儿加个头衔,也不算什么过份的事情,大华朝近几十年来,也就封了这么一个王,不算滥封;而且皇上又扯了个消灭泾阳国大计的名头,于是部分直臣都没反对。

    简丞相更加不会反驳,反正他的一双儿女跑去跟绪之澜混了,他巴不得绪之澜封王。只要绪兆封绪之澜为王,那他一双儿女可以飞级升官。就像柳府尹,可能昨天还觉得去阳洮郡做知府有点亏,今天大概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吏部、兵部、工部三位大人自然也不会反对。

    晋阳公主这一脉,想反对,可这事情又跟消灭泾阳国的宏伟计划有关,而且,封女子为王爷,也是在树女子执政的终极榜样,她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绪兆来到大殿,宣布此事,再问众大臣有何意见时,众大臣一面倒的支持。特别是紫阳公主这一脉的,靠山都倒台了,这时候谁敢唱反调。

    本来封王这一步很难令众大臣信服的,如今就这么鬼使神差的完成了。

    没人反对,柳公公接到绪兆的示意后,再宣读圣旨。当然,圣旨里面肯定不会写任何跟泾阳国相关的事情,只说绪之澜自阳洮郡起,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又搞了本《阳洮宝典》,对国家的贡献很大。当年平乱立有大战功,如今又挖出秦氏一脉,解除大华与西域之间的误会。

    绪之澜领旨谢恩,换上王袍,带上王冠,之后绪兆带着绪之澜及群臣前往太庙祭拜皇室宗亲。

    这个仪式搞得很正式,绪兆又一道圣旨发出来,原本绪之澜已经被赐绪姓,名叫绪澜,现在被正式载入玉册,也就是皇族家谱,按辈排序,从绪澜变成绪之澜。女子是不排辈份的,绪之澜的王是要世袭的,当儿子来排辈。绪之澜都排了,那公主也可以排了,所以晋阳公主变成绪之屏;重阳公主变成了绪之婉;洛阳公主变成了绪之蝶。

    众大臣心中有些明悟,皇上借义女排辈之际,将几位皇位继承人的辈分也排上去了。同时也放出一个信号,其它没排上辈分的公主已经止步皇位争夺之战。

    现在局势变得很明朗了,晋阳、重阳、洛阳三者争位,决出胜利者后,绪之澜回阳洮郡为王。另两位失败者排了辈分,再差都能得到一块封地,学绪之澜的样子,各自到封地去做王。

    晋阳公主等人很高兴,唯有紫阳公主气得快吐血,她现在成了姐妹们的垫脚石。

    写进玉册排进皇族家谱,相当于正式进入皇室序列,正常情况下,那怕犯错,应该都不会处以极刑,就像越贵妃,犯了大错,顶多也就是拿掉身份,贬为庶民,并未杀她。但绪之澜用男子身份冒充女子这样的大错,他心中仍然没底,但多层身份,将来保命也能多重保障。

    计划顺利完成,绪兆多看了紫阳公主几眼,然后突然精神很差,身体不太舒服,吩咐阳洮王代为处理国事。

    众大臣亦能理解,紫阳公主将如此完美的计划泄漏了,也难怪皇上不舒服。

    皇上身体欠佳,绪之澜封王这么大的喜事,也就不便庆祝了,其它大臣也不方便拍马屁宴请绪之澜了。一彻等皇上缓过劲来再说。

    昨天出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谢惠淑死了,逃跑计划泄漏了,绪之澜又伤心又在思考其它的逃跑计划,今天回到绪书房替绪兆批阅奏章时,才知道杜莺莺被胡俊连累,于是昨日被砍头示众!同时被杀头的,还有一个姓周的龙卫及家人。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