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一尺一寸的国土都不能让的

    前几年是收复?
是夏云祁吧?
傅今安看着那片画虚线的地方,姚氏也在看。
傅今安看见姚氏眼神复杂,眼睛甚至有些湿润。
“母亲,你是想外太公和舅公他们了吗?”
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
姚氏点头又摇头:“是又不是。”
说完又想着孩子们都已经大了想要跟她们多说一点了。
又道:“只是感慨而已。”
姚氏用手拂过虚线画着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百姓是真的苦。”
又指了其他几个边疆的地方:“这幅舆图已经很老了,其实这几个地方如今都已经不是上邶朝的了,都属于隔壁的国家的,那些国家不断在蚕食着我们的国土,但是上位者并没有重视甚至还觉得那些地方本就偏远不方便管理,既然如此那些国家要了也就要了。”
“岂不知人的胃口是一点一点养大的,现在不过是试探,再过不久他们养精蓄锐好了可能想要的更多。”
“哎,不管怎样,那些都是我朝的子民啊,被放弃心里该是有多么的绝望,他们等于是被俘虏过的又将是多么凄惨的日子,想想就替他们难受。”
“最难受的是你外太公和舅公们他们当年也是豁出命才捍卫的国家主权,他们作古够又一点点丧失了。”
姚氏用手指了西南边境:“你的四舅公就是在这里没的,当时收复了这里之后在此地任职,把我们中原这边的一些技术教会当地的百姓,还申请了减税等等,哪成想后边被漏网的当地宗主手下给暗杀了。再然后就是你大舅公去那守着,才三年就政通人和……谁又知道后边会发生……”
姚氏说不下去了。

她轻轻抚着这份地图:“这幅舆图就是你外太公的,当年我还小时他还曾经抱着我一起看地图,也是我当时任性非要跟他要这份地图,所以这会才能留下一点点他的东西,做个念想。”
但这幅地图其实是镇国大将军李石毅一生的抱负,是李家人用命来捍卫的国土。
姚氏至今都还记得当年自己外公抱着自己看这幅舆图时脸上的笑容,他曾经说:“阿玉,你看看,这就是外公和你舅舅们守护的,这些本就是我上邶朝的子民,应该收复失地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当时还小的姚玉并不理解什么国家大义,她只知道听见外婆和舅妈的哭,她不理解地问道:“外公,那些地方跟我们中原比起来好小啊,为什么还要收回它们,白白的牺牲了舅舅,听说也是荒凉蛮夷之地,谁要是想要不如就给他们好了。”
当时李石毅觉得无奈:“阿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我朝的就是我朝的,一尺一寸的国土都不能让的,那里的百姓也是人,他们也期待能够过上好日子的,荒凉,我们去建设去带着当地的百姓一起去努力总会好起来。”
“小阿玉啊,你还小你不懂的,维护国土完整,不让边疆受到临国的入侵,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我们李家的职责。”
李家的家训就是:“忠君爱国。”
可惜啊。
就是这样的为天下之忧而忧、这样忠君爱国的李家一朝全部覆灭了,最讽刺的是他们不是马革裹尸死在战场上,而是因为被污蔑通敌叛国想要造反被他们效忠的皇帝杀的。
姚氏想起来有时候都对国家,对上位者失望至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们除了自己的权利,除了自己的欲望,除了自己的奢靡生活,何时又曾经在意过其他?
姚氏冷眼旁观着这些年来皇帝是越来越昏庸了。
呵呵。
等着毁灭吧!
她说了一番话又回忆起外公的音容笑貌,有些累了。
她把舆图放下:“你们看吧,我有些累了。”
姚氏说完把舆图交给傅嘉言和傅今安,整个人靠在大迎枕上闭目养神。
傅今安和傅嘉言对视一眼,然后两人一起下车去了另一辆马车。
傅嘉言这才问道:“母亲是回忆起外太公他们有些难过了吧。”

虽然她从来没见过外太公和舅公他们,只是从李嬷嬷和母亲的只言片语中也知道外太公和舅公们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当年却蒙受不白之冤去了。
傅今安又打开舆图来:“应该是的,母亲每次想起他们估计心情都不太好,让母亲一个人安静安静自己消化一下,母亲现在估计就想独处。”
毕竟那是姚氏的亲外公,当年还给她亲亲抱抱举高高的,心里怎么能不难受,那些都曾是她的至亲啊。
而傅嘉言和傅今安她们又是小一辈了,还从来没有见过外太公和舅公们呢,没见过就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傅今安也只是觉得李家太冤了,如此忠君爱国的至少要留清白在人间。
傅嘉言也叹气。
傅今安仔细在看上邶朝的舆图,她看的是青江。
这一条上邶朝的母亲河又是给上邶朝带来了灾害的河流。
百姓对这条河流真的是又爱又恨的。
也不知道实际的情况如何。

因为有正事,傅今安她们一行人并不是一直都游山玩水的,还是需要赶路。
到了青山府之后,梁正志和黎修能脸色都很是凝重。
“这里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糟糕。因为这的水坝已经有很多年了,有些老旧松动了,看起来表面风平浪静的但是如果遇上大洪水估计就要全部被冲垮了。”
现在面临的就是我们是立马加固还是说重新设计一个新的水坝。
这里常年有淤泥冲刷堆积在这里,河床越来越高,水坝的高度也显得矮了。
傅今安安排好姚氏她们在客栈之后立马就跟着梁正志和黎修能去了现场看情况。
黎修能指着水坝:“这里你父亲也曾经参与过加固,你父亲当年也是很有见地的,在来当知州的第一年就知道要先加固这堤坝。当年你父亲也请过我和我师父一起来设计这水坝查看实际情况,没想到一转眼他儿子都这么大了。”
后生可畏啊。
傅知远当时就是卒于青山府下辖江洲,这是姚氏最不愿意提起的地方。
傅今安也觉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她父亲去世的地方啊。

她没时间悲春伤秋,开始仔细地查看情况。
仔仔细细一直考察上游和下游两三个月,傅今安摸清楚一点清楚跟梁正志和黎修能分析道:“治理青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目前来看青江这里的水坝决堤只是时间问题,一味的只是加固堤坝是不行的,饮鸩止渴,随着河床越来越好,几十年后要是河床高到了一定程度,决堤将会把整个青江府都淹没的。”
这些梁正志和黎修能都知道也想过,但是应该怎么治理才行呢。
两人同时看向傅今安。
傅今安把自己连夜梳理的措施写了出来。
第一,疏浚河道,开凿引河。以前治理青江主要在于堤防,但是忽略了疏导。
这些年青江上下决口七十八处,堤防之法已经行不通。
傅今安觉得应该在清江浦、清口、洪泽湖、高堰等地开凿引河,让青江之水东流畅通。
第二,在前人的经验之上,实行束水刷沙,冲击水中之淤泥,使得河道变得通畅。
第二,筑减水坝闸和涵洞保固堤堰。
本书~.首发:*小@说-&——免
梁正志当即就拍板:“听傅解元的。”
他转而看向黎修能:“钦天监是靠不住的,青江隔几年就决堤一次,青山府这里尤其严重,先把这里最危险的处理了先。等傅解元这边出了施工方案图立马施工。”
黎修能皱起了眉头:“老师,可是……”
“可是什么,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你跟我说可是?!”
梁正志吹胡子瞪眼地看着黎修能,有些不满。
黎修能低下头:“老师,关于这里治理需要的费用这两年我都有接连上奏的,但是一直被否决。这一次我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同意拨款。所以,我想,老师您是不是也能一起上奏,这样陛下同意拨款的机会更加大一点。”
河道的花费巨大,有些时候很多都是防患于未然,没有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每次申请拨款都是一个一件不容易的事。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