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长孙无忌的拒绝

    “青雀,你还是没有明白我说的意思,绊倒纪王不重要。
你叫我一声舅父,我劝你还是做一个闲散王爷,
你看纪王一天过得多好,他的生活奢华程度已经超过了陛下。
放手吧,这不是陛下想要看到的。”
长孙无忌没有纠结李慎,而是劝导李泰放下执念。
“呵呵,舅父,你错了,我并不是为了争,也争不过大哥。
几年前我就已经放下了,我只是对李慎耿耿于怀而已。
也是为了我将来着想,不,不单单是我,还有雉奴。
将来阿耶不在了,李慎很有可能会报复我和雉奴。
阿耶在的时候,他都敢带兵攻打晋王府,阿耶不在,他都敢杀了我们。
为了自保,我也必须去这么做。”
李泰脸上露出了苦笑还有一丝的无奈和情非得已。
长孙无忌仔细看了看李泰的表情,摇了摇头:
“唉~~何必呢,你们本事兄弟,陛下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手足相残。
你想要扳倒纪王很困难。
可以说不可能,因为陛下现在还活着。
今天的事情你也看到了,你真的以为是纪王府下面人办事不利么?
陛下何等睿智,怎么会相信纪王骗人的话,
但陛下就信了,而且事情就这么完了。
这代表陛下不想让这件事扩大,你懂么?
所以你想要利用这件事做文章不可能的,我猜你是想要把事情传回长安吧。
放弃吧,没有用的,纪王的理由很合理,最多就是舍弃个棋子而已。”
“我也知道,只是....唉~~机会难得啊。
如今老十羽翼丰满,整个长安城谁人是他的对手。
论财力只有国库才能与之媲美,论权利,他是亲王,有事大都护,还是宗正寺少卿。
在民间商贾之间名望更高,信誉度比朝廷还胜一筹。
这样的对手有时候我想想都觉得有些害怕。”
李泰叹息一声,眼中都是疲惫之色。
“呵呵,青雀,有些事情不用操之过急,没有人是圣人,也没有人一点弱点都没有。
纪王也是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
要学会忍耐,蛰伏,在没有把握和绝对的实力时,就不要轻举妄动。
你没有听过纪王说的一句话么?
要想其灭亡,先让其疯狂。
如今的纪王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随着他的实力增长,他的野心也会不断的增长,到了一定时候......”
长孙无忌说道这里停了下来,他相信李泰会明白他的意思。
李泰想了想,这长孙无忌不愧是宰相,老谋深算,定力也比自己强太多。
涉及到他长孙家未来的事情他也这么淡定。
“舅父说的是,我们只要等到一个机会,就可以让老十万劫不复。
希望舅父可以与我一起共同对付老十,毕竟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李泰点了点头说道,他想拉拢长孙无忌。
只见长孙无忌听后却是摇了摇头。
“舅父这是何意,难道不想与我联合?”李泰皱着眉头问道。
“不是不想与你联合,而是老夫不打算对付纪王。”
长孙无忌平静的说道。
“这是为何?难道舅父就不怕你不在了,老十对付长孙家,对付你赵国公府么?”
李泰立刻问道,难道这个老东西怕了?
“非也,青雀你说的这些都只是猜测,就算你猜测的对,老夫也不怕。”
长孙无忌很是平淡,李泰有些不明就里,心道,你都死了,你还能变成厉鬼索命么?
看到李泰不明白,长孙无忌继续说道:
“青雀你别忘了,当朝的太子是高明。
高明将来必定是一个仁君,有他在,就算纪王想要报复我赵国公府,高明也不会就这么看着。
长孙家,尤其是我赵国公府可是他的母族。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冲儿的妻子是长乐公主,丽质跟纪王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
将来老夫临走之时会嘱咐冲儿,把家里的大权交给丽质管理。
到时候纪王念及丽质这个姐姐的面子,一定不会对付我长孙家。
有太子和丽质在,老夫何须担忧?”
长孙无忌是气定神闲,他才不会跟李泰这个小孩子合作呢。
“舅父就这么肯定老十不会硬来?”
听到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的话后,李泰有些不甘心。
“呵呵,魏王殿下,老夫虽然与纪王不和睦,但有一点老夫还是很佩服他的。
纪王重情重义,这么多年老夫看着他长大,有的时候觉得他真的不像是生在帝王之家。”
唰~李泰听后站了起来,看着眼前一脸平静的长孙无忌。
他感觉长孙无忌是在讽刺他无情无义,或者是在说皇家人都是无情无义,反倒突出了李慎这个有情有义的人。
看来在这个老狐狸心里,李慎比他们更加值得信任。
李泰露出了笑容:
“舅父说的对,老十确实有情有义,希望舅父能够如愿,千万不要失算了。
时辰不早了,那本王就告辞了。”
说完李泰转身就要走。
“魏王殿下。”长孙无忌站起身叫住了李泰。
李泰停住脚步,但并没有转身,等待着长孙无忌说话。
“魏王殿下,有些事就是天意,事不可为就不要为之,放下吧。”
“多谢提醒。”
李泰头也没回的说了一句,然后大步向外走去。
“恭送魏王殿下。”
长孙无忌把李泰送到大门口,然后行了一礼。
看着李泰走远,才回了院子。
今天李泰来的目的他一清二楚,就是借着对付纪王,拉拢他到自己的阵营。
长孙无忌这么精明的人怎么会答应,就算是要对付李慎,长孙无忌也不会跟李泰合作。
不是因为李泰的身份,也不是因为他还有心思,而是长孙无忌认为李泰太蠢不适合做盟友。
根据他的了解,李泰表面上一点力量都没有,以前还有世家的支持,可是现在都没有了。
自从太子接管朝政之后,世家士族的人都改变了风向,开始为以后新皇继位做准备。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位皇帝都会培养自己的班子。
“启禀国公,晋王殿下到访。”
喜欢贞观小闲王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