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39章 我恨观后感


范仲淹重新拿起了调令,一想到灾区的百姓,他的心就已经飞到了苏城。
“如此,范公还要请辞吗?”
寺丞和推官不约而同地都望向这位他们都敬重的长官。
没等他们继续,范仲淹就已经走到了大堂外,冲下人喊了一句:
“备马!”
让随从留在这里收拾行李,范仲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苏城的路。
于是,这一年的六月,饱受水患之害的苏城百姓迎来了他们的新一任知州——范仲淹。
“范公,您万不可再往前了,前面刚发了洪水,万一您有何闪失,我们无法向朝廷交代啊!”
“不亲自去看看,怎能了解水患的程度和周围之地形?”
时空之镜中,范仲淹官袍湿透,浑身上下沾满了泥泞,这时候的他已经四十五岁了,身体早没当年镇守一方那般健朗,但面对洪水,他依然毫不退缩地成为了逆行者。
一个知州,就这样在自然灾害面前,顶在了最前面。
首发网址htTp://m.26ks.org
他跋山涉水,亲自把苏城的水性和地理环境都给了解了透。
回到府中时,早已饥肠辘辘,肚子咕噜咕噜地叫着,却是丝毫顾不上喝一口水,立马在苏城地图上做起了标记,对手下人说:
“马上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注入于海!”
修围、浚河、置闸,以这三项为主的治水经画,在范仲淹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苏城水患因为他的到来得到缓解,最终彻底消退,范仲淹也因此成为了苏城百姓中的大贤、
千百年后,不知百姓是否还记得?
“先祖这个举措,不仅福泽当世,更是为之后的南宋到明朝的水患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直到晚辈所处的时代依然受用。”
江逸十分敬重地看向范仲淹,这位哪里有灾祸,就会出现在哪里的先祖,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所说。
都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但华夏历史上,总是会有一个又一个如范仲淹般的人出现在他们的时代,成为那一颗璀璨的星辰,护国护民。
“后世,可还有水灾和饥荒?”
范仲淹十分担心地问道:“若有,你可用此能力让老夫看看,也可亲自带老夫去看,老夫兴许能为后世多做一些事情。”
“先祖,后世水患尚有,且若想治理仍然颇为棘手,但饥荒,已经难不倒后世。”
“难不倒后世?”范仲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没错,后世因为一人的出现,使得华夏人人有饭吃,让百姓们无论经历了何等灾荒,都不用再饱受饥荒之苦。”
“一旦有某处发生饥荒,另外八方的同胞一定会鼎力支援,在千年以后,我们华夏人再也不会缺粮食了。”
“不缺粮食?”
范仲淹越发觉得离谱了,这在他这个时代简直不敢想象。
“没错,后世有这样一位老者,有着一个乘凉梦,他用一生的辛劳让我们不用再忍受饥荒。”
“因为他见过饥荒中有很多人死去,因为他知道人吃不饱饭会有多痛苦,于是,他为国为民,研制出了一种水稻,可亩产900公斤以上。”
“900公斤以上?”
范仲淹瞪大了眼睛,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这是真的吗?”
“是的!”
江逸毫不犹豫地点头,时空之镜中浮现出了那位老者的相貌。
观众们一看到他,心中顿时泛酸,想起了那一位伟大的老爷爷。
“他说,他要让人人都有饭吃,要让他的下一代们能够吃饱吃好,便把一生都扎在了水稻的研究中,成功地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能够吃得上饱饭。”
江逸眼角泛红,郑重地鞠了一躬,没有任何词语能够配得上他的付出和贡献,也没有任何词语能够形容江逸对他的敬爱之情。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浪费粮食,就是把他牢牢地记在心底,就是多多宣传他,让观众们知道:饮水思源,居安思危。
直播间的弹幕一下子少了许多,许多观众脑海中都浮现出了那位老者的模样,可以想象,要是没有他,华夏再历经旱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艰难?
“唉,我好想那位老爷爷啊。”
“我也是啊,唉,突然为我昨天倒掉的那半碗饭感到罪恶。”
零零星星的弹幕浮现着,许多观众悄悄地抹着泪。
华夏台里,一众台长看到那位老者的相貌,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我很庆幸,能和他同一个时代。”
沈万荣眼眶泛红:“我亲眼见证了一个神的诞生。”
“是啊,他就是我们的神,我们应该多多宣传他,要永远把他记在心里。”
陈大发等人相继说道。
许多学校的校长看到这幕,心中的敬意止不住地冒出,立马下达了通知:
“明天全校开展以粮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要让学生们知道,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
“另外,再让学生们写一篇800字与粮食有关的作文。”
老师们接到消息后,马上在各大班级群里传达。
霎时间,许多原本就已经眼眶泛红的学生们,眼泪“唰”地一下掉了出来。
“一千六百字了,一千六百字了!”
学生们实在是忍不了了:“江神啊,求求你给我们的老师反应反应吧,不要老是让我们写观后感啊!”
“呜呜呜,我爱典藏华夏,但我恨观后感!”
“好啊……好!”
范仲淹紧盯着时空之镜,冲着里面的人拱手敬道:“此乃真国士也!”
时空之镜里出现了许多孩子们端着米饭,大口大口吃着的画面,范仲淹看得热泪盈眶,连连叫好。
只要还有一口饭吃,就有希望。
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人就不会被击垮。
“那后世,又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范仲淹从触动中回过神来。
听后世的语气,似乎治理水患仍然是一件大难题?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