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陈巧巧出事

“嫂子……”
徐婉宁轻轻地叹一口气,搂着林荃的肩膀,叹息着说道:“好了好了,不难过了。往后再遇到这种事情,你直接给我打电话,我过来帮你
林荃吸着鼻子,哽咽着问道:“嫂子,我是不是特别没用啊?”
明知道马母是在胡乱说话,明明有千万句要反驳的话,但是话到了嘴边,林荃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不止如此,她甚至感觉到手脚冰凉,大脑都是一片空白。
她被之前在戴家的经历和记忆给支配了,那种恐惧,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淡,只是被她很好的隐藏了起来,平时不去想,就不会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
只是,今天马母一闹,林荃又不禁回想起了那段黯淡无光的日子。
徐婉宁的手轻轻拍打着林荃的后背,柔声安抚道:“怎么会呢?你这也是事出有因嘛,我能理解你
“嫂子,我以后再也不谈对象了!”
哪怕一辈子单着又怎么样?她有工作,有学历,有房还有钱,只要给母亲养老送终,再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她的人生就已经尽善尽美了。
何必再找一个男人来气自己呢?
尤其是,遇到那种不讲理的婆婆,林荃自认为自己没有本事跟对方争论,肯定会被欺压地死死的。
到时候,还得她哥和嫂子给她收拾烂摊子。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她还是始终保持单身的好。
对此,徐婉宁也没有发表意见。
与其随便找一个将就的过完后半辈子,倒不如自己一个人独美。
当然了,如果真的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徐婉宁还是希望林荃能够重新开展一段感情。
刚刚安抚好林荃,范阳就来敲门了。
“林经理,有人来了,需要你处理
林荃用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嫂子,那我先忙工作了。你先回家吧,不用操心我
“好
徐婉宁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站在二楼看了一会儿。
林荃已经完全进入工作状态了,好像刚从难过到自我怀疑的人不是她一样。
虽然知道这是林荃伪装出来的假象,但徐婉宁还是很欣慰。
果然,不论什么时候,女人都得有自己的工作才行。
回到家,就听松寒说道:“妈妈,您刚走一会儿,就有电话打来了,是找您的
“你问了是谁打的电话吗?”
松寒回答道:“是汤阿姨
汤婷?
她记得汤婷前段时间带着母亲和两个嫂子出门去旅游了,按理说这会儿还没有回来,怎么会突然打电话给她?
带着这个疑惑,徐婉宁拨通了汤婷家的电话。
接电话的人是汤婷的二哥,电话里,徐婉宁被告知,汤婷外出旅游还没有回家。
“可是她刚才打了电话找我,我出门不在家,电话是我儿子接的
汤二哥解释道:“她可能是在外地借公用电话给你打的电话。昨天她也打电话回家了
如果是这样,那就解释的通了。
但现在的座机并没有回拨功能,也查看不了电话号码,所以尽管知道汤婷打了电话来,徐婉宁也没有办法回电话给她。
只能等汤婷再一次打电话来了。
下午,徐婉宁看了会儿书,就去厨房做饭。
孩子们闹着要吃水煮肉片,徐婉宁才刚刚将肉片切好,就听松寒在客厅里大喊,“妈妈,是汤阿姨的电话!”
“来啦!”
徐婉宁赶忙将肉放下,在水龙头上将手洗干净,就匆忙去了客厅。
接过电话,她刚“喂”了一声,就听汤婷急切地说道:“婉宁,你最近如果不是很忙的话,能不能来冀省一趟?”
冀省?不就是陈巧巧的老家吗?
放暑假之前,陈巧巧接到家里打的电话,说她大哥的孩子要出生了,二哥也要结婚了,她父母还要忙着小吃摊,忙的不可开交,所以让陈巧巧回家去帮忙。
陈巧巧实在拗不过,只好同意了,但她并不想回家,因为她知道家里并没有她的位置,但又不得不回去,所以故意拖延了回家的时间,一直到七月二十几号才回家。
如今八月中旬,陈巧巧回家也有二十多天了。
按照她之前的计划,最晚八月二十号她就会借口学校开学,提早回京市。
现在汤婷怎么喊她去冀省?
莫非跟陈巧巧有关系?
“汤婷,你别着急,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我不是听从了你的建议,用我上学期挣到的钱,带着我妈和我两个嫂子出门旅游吗她们第一次出远门,不敢走的太远,在京市周边玩儿一圈后,我就带着她们去了冀省
冀省和京市比邻,确实离得不远。
到了冀省游玩了一圈,汤婷想到陈巧巧也是冀省省会的,便想着去找陈巧巧见上一面。
她不知道陈巧巧家具体住在哪儿,但详细的街道知道。
她一路打听着,耗费了半天时间,可算找到了陈巧巧家里。
结果陈家发生了大事儿,牵扯到了陈巧巧,汤婷想帮忙,但又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只能打电话给徐婉宁,希望徐婉宁能去一趟冀省。
从电话里,徐婉宁得知,陈巧巧回到家以后,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她刚回家两三天,她二哥就结婚了。
陈家住在家属院里,房子本身就不大,之前哥哥们还没有结婚的时候,还勉强能挤一挤。
但现在家里多了两个新媳妇儿,肯定是住不下的。
所以,陈巧巧就被陈父赶到过道里,搭了一张床,当她的栖息地。
幸好现在是夏天,楼道虽然狭窄光线昏暗,但因为对着通风口,所以没有那么闷热,陈巧巧也能忍地下去。
不忍又怎么办?家里根本没有她睡觉的地方!
二嫂进门以后,就当起了新媳妇儿,什么活儿都不干,就指使着陈巧巧干。
陈父陈母每天早出晚归的经营着他们的小吃摊,家里发生的事情她们不是不知道,只是根本不想管。
陈巧巧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